李云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四中学
摘要:课堂互动是实现师生交流的途径,教师可以感知学生学习程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够实现个人学习能力提高。构建互动情境、明确互动目标、丰富互动手段等方法的应用,可以使互动教学法充分发挥作用,学生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法;师生关系
引言
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受到较大的压力。受应试教育影响,数学课堂教学也注重效率,知识点讲解过程容易被忽略,教师更注重课后练习以提高成绩。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需要机械记忆知识,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容易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应用互动式教学法可以实现课上沟通,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而采取适合的授课进度。课堂中师生共同突破难点问题,可增加师生团结协作意识,师生感情变得更加牢固,学习氛围更加热烈。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实施意义
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本知识,能够根据自己理解对内容产生个人见解,对高中数学知识内容有更深层次理解。学生通过互动开拓思维,能够掌握多样题目解答技巧,实现数学能力的提高[1]。师生互动的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能够利用学习内容拓展实践。互动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成效,学生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理解的不足,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错误,避免错误的认识影响日后的知识点应用。师生互动的过程增加了师生交流频率,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师生间的距离被拉近,课堂上的教学氛围也更加轻松活跃。这不仅能够使课堂上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意见,学生也可以在课后向教师提问,沟通变得更加流畅。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且可以随时引导学生应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互动情境,明确互动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互动教学法应构建相应情境,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感受互动氛围,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2]。教师构建互动情境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可以在适合的位置插入互动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切入教学要点。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具有连贯性,能够应用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使学生在问题驱使下完成本节课程内容的学习。教师的互动问题要具有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乐趣,应用课堂教学中的变式锻炼学生能力。课堂教学情境还应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实现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
例如在集合的基本运算的教学中,归纳学生对集合概念的认识,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复习集合概念内容,然后引出本节课的问题,集合之间的关系都包括什么呢?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知道了交集、并集的概念,教师可以使用问题加深学生理解:A={1,3,5,7};B={2,4,6,8};C={1,2,3,4,5,6,7,8},教师可以举出简单例子并提问,三个集合的元素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A集合、B集合中的元素加起来就是C集合,所以可以得出A∪B=C,这样就能够得出并集的概念,就是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组合起来。
(二)设计互动目标,完成教学内容
教师在互动式课堂设计中,要设定明确的教学互动目标,这样能够使互动内容具有明确主题,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学习[3]。如果互动式课堂没有明确目标,课堂互动过程中交流的方向往往会变得不可控制,学生容易在交流的过程中迷失方向,甚至会导致对教学内容形成错误的理解。所以互动课堂中教师应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在问题互动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多样化思维模式解决问题。教师的问题设置不应与课程无关,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向错误,互动教学结果也会产生问题。所以互动环节的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具有知识探究能力,应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了解函数基本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这样学生能够在目标的趋势下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单调性问题的讲解中,教师可以给出题目,使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能力:求函数的最大值。学生可以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定义域为(-∞,1],则函数最大值为1 。有明确目标后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有效,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快速理解。
(三)丰富互动手段,提升创新思维
互动式课堂不仅包括了师生互动,还应包含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学习小组,使小组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问题研究当中。由于学生之间有不同的数学基础,互动小组的建立能够使学习小组同学在课堂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通过互相帮助理解疑难问题。学习小组可以使学生之间具有协助意识,不仅能够在课上发挥互助作用,还能使学生的课后讨论延续互动模式,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在学习小组中应充当协调者的角色,能够以公平的态度评价各个小组的问题研究成果,并且需要多维考虑各个小组优势,积极评价小组学习完成情况。
例如在三角函数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根据初中学习的正余弦公式、正切公式,然所三角函数内容。这样的互动式学生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模式学习新知识点,能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然所得出sinα、cosα、tanα,然后再进一步探讨各个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其中sinα的定义域为R,cosα的定义域也为R,但是由于tanα分母不能为零,所以其定义域为。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出三角函数圆的定义理解三角函数,使学生能够应用各个象限判断三角函数符号。教师可以通过诱导公式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多种应用方法。学生的自主探讨的过程使学习变得更富有乐趣,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小组互动当中,最终也能实现更好的小学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互动式教学法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高中数学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增强信心。教师通过互助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能够应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为数学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碧波.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与“问题—互动”式教学[J]. 华夏教师,2018(31):36-37.
[2]宋振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 才智,2019(08):151.
[3]黄建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协作互动[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