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昌京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高级中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400
摘要: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的今天,传统教学思想也依然影响着高中研究性的学习教育,而高中的学习对于学生能否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是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因此学生应该学会逐步转变自己的观念,接受综合实践教学方法,不断让高中研究性学习变得更加的轻松愉快。基于此,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教学法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展开论述,不断引导学生们进行综合实践教学,在提高成绩的同时让学生们开心快乐的学习。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堂应用;高中研究性学习
引言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创设问题情景出发,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活动过程,因此它要求学生能够从主观思想和客观事物出发,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不同的意见,让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差异。
一、综合实践教学法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中的学习枯燥而乏味,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食堂,宿舍,教室就是学生大部分的活动场所,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学习上。而在课堂上,教师固化的教育方式,让他们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学会综合实践教学法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相当重要,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们的默契配合,这样才能不断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锻炼,让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以便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的顺利。
(二)有利于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举一反三,听起来是容易,但实践起来是如此的困难,有的题只是“换汤不换药”,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人不会做,这充分的说明应试教育下,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改变这个现状呢?就要依赖于课堂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参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1]。
(三)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在应试教育下的高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琐碎事情相结合,这样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它,因此教师要通过综合实践教学法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有利于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而学生只是扮演一个听众的角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甚少,这不仅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生疏,还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而综合教学法在高中研究性学习应用,可以充分的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积极主动的交流,也因此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怎样做到综合实践教学
(一)创立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转换角色,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学生的听众,教师首先把一堂课的教学大纲列出来,然后由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讲来参与讲课,在讲课的同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作答,而教师则负责督促,如果学生有讲错的或漏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的纠正,这样就起到了相互补充的效果,既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上课的积极性,还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的亲切自然,这就是开放性、自主式的学习。
其次,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多样化的研究性成果,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开放自主式的学习环境,并让他们不断从中总结学习经验,让自己的学习变得更加的轻松自由,不再受环境的影响。
(二)创立良好的一个学习氛围
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创立研究性学习的情境,然后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情境,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地方,因此教师要合理的运用课堂时间,不断的引导学生去讨论,让他们逐步从疑问中得到正确的答案,而教师最好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让学生培养出自行思考的能力及对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其次,教师要循序渐进的予以指导,把研究性学习不断深入,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学习是个人的事情,更是一个家庭的事情,只有学生好好的学习,才能更好的进入社会,这样对于自己和家庭来说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因此在学习的时候,要学会竞争,不仅仅在和自己竞争,还要和全社会的人一起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要学会不断的合作,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修养,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出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2]。
三、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和教师也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摒弃一些传统的思想,不断向创新发展的方向靠近,让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高中的知识困难而枯燥乏味,综合实践教学法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让高中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自由放松,让学生有更加积极的动力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傅智琪.认知与实践并存 体验与探究共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开发与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1(21):13-15.
[2]展妍娜.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探究——以疫情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为例[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0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