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芹
保山中等专业学校 云南省保山市 678000
摘要:本文提出了“教训并重,以赛引领,赛考结合”的体育教育专业技术教学改革新思路,它对解决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丰富体育教育理论、解答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管理新问题、实现教学和管理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技术教学;改革
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摇篮,面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下滑的现实,如何根据中小学体育教育规律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技术教学改革新思路。
一、体育技术教改新思路的理论依据
系统思维是将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各要素间及系统与周围环境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全面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本质是以系统论来思考和把握认识对象。从系统思维角度来说,体育技术的教学、训练和竞赛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育技术教学是体育技术训练的基础,体育技术训练是对体育技术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同时对体育教学具有反哺作用,促进体育技术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基于体育技术教学、训练和竞赛间的这种交融关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技术培养必须将这三者作为一个能力系统给予整体考虑,全面把握。
二、体育技术教改新思路的现实依据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为中小学输送体育师资。中小学校对体育师资人才应具备的能力需是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种根据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能力需求、为中小学量身定做培养体育师资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必将诞生。
对中小学体育而言,核心任务是传承基本的体育技术知识,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并掌握一两项能作为终身体育健身的体育项目。在实践中,它通过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路径完成。这就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具备基本的体育技术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竞赛能力和适度科研能力。体育技术教学能力是指体育教师能胜任中小学校体育技术项目教学的能力。体育技术训练能力是指体育教师除能胜任中小学校日常的体育基本教学外,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从事中小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能力。中小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既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选拔和输送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源头。体育竞赛能力是指体育教师既要有能带队指挥各种学校体育竞赛的能力,又要有组织、编排各种小型体育比赛的能力。适度科研能力是指体育教师要具备基本的对教学、训练和竞赛等实践中问题展开探究并解答的能力,对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任务有反哺作用,能促进教师更好地解决和完成这些任务。
然而,当前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在体育师资培养上和中小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能力需求不一致,存在脱节。因此,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模式迫在眉捷。
三、“教训并重,以赛引领,赛考结合”的新思路
教训并重是指改变原来体育技术教学中“有教无训”的教学模式,把训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要素,作为教学中让学生内化、巩固和提高体育技术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使体育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有机结合,做到“教中有训,训中有教”,旨在让学生掌握精湛的体育技术。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未来体育师资人才的专业,它所培养的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技术学习时,就不能以“健康第一”作为学习目的,而应着眼于未来,掌握精湛的体育技术为目的。体育技术是他们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不以“健康第一”作为学习目的,并不意味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需要健康。
恰恰相反,他们更需健康的身体,才能满足学习、掌握精湛的体育技术需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否则他们无法满足将来走上中小学体育教学岗位的身体需要。更何况,体育教师具有良好健康的身体,对激发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无疑具有榜样的力量。
教训并重并不意味着教学与训练平分秋色,各占比50%,而是聚焦于把训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要素,根据不同技术教学情况,将训练理念灵活地贯彻于技术教学中,把训练作为教学中让学生内化、巩固、提高体育技术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训并重”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熟练地掌握体育技术,满足将来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等需要,以及满足指挥、组织、参与体育竞赛的需要,从而体现出教学和训练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关系。
“教训并重”的教改思路应贯穿于学生学习体育技术的整个过程,既包括体育技术学习的普修阶段,又包括体育技术学习的专修阶段,即体育技术专项化阶段。在体育技术学习的普修阶段,以大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基本技能的普修学习为主,“教训并重”应采取传统课堂体育教学模式(学习知识在课内,巩固、提高知识在课外)为主;在体育技术学习的专修阶段,以2~4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进入体育技术专修阶段,“教训并重”和“以赛引领”并存,应采取翻转课堂体育教学模式(学习知识在课外,巩固、提高知识在课内)为主。
以赛引领是指改变原来体育技术教学中“有教无赛”的教学模式,把竞赛同训练一样视为教学的有机组成要素,作为体育技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使竞赛和课堂的教学、训练有机结合,以竞赛来引领学生的体育技术学习,以竞赛来内化、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术。反过来又以竞赛反哺、激励学生的体育技术学习。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赛手段既培养学生内化、巩固、提高乃至创新技术能力,又培养学生指挥、组织、编排比赛能力。“以赛引领”的教改思路主要针对学生体育技术学习的专修阶段,这阶段要从整体着手,把“教训并重”和“以赛引领”统筹考虑,统一安排。这阶段的“教训并重”主要采取翻转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学生体育技术学习中只起到指导、答疑、协助解决问题的作用。围绕竞赛所需知识,都要靠学生课外自主钻研学习,然后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竞赛、课堂中展示、实践。
具体做法是:首先,按系统思维,以体育项目为立足点,从大2年级开始,以大2、3、4年级为基本要素单位,成立某项体育教学联赛赛事联盟及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联赛轮次。其次,每个年级学生依托所专修的体育项目,按项目建队原则,成立运动队参赛。如篮球项目,10人为1队。同一年级、同一体育项目,专修人数较多时,可组建多支运动队。最后,教练员、裁判员、竞赛组织、编排、记录等工作均作为学生专业教学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负责具体工作并作为考试内容之一。
“赛考结合”是指将竞赛和学生课程技术成绩挂钩,完善教学管理。学生课程技术考核总成绩由基本技术考核成绩、参赛考核成绩、组织赛事考核成绩等构成。学生基本技术考核内容由课程大纲规定;参赛考核内容由学生作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和作为教练员带队比赛组成;组织赛事考核内容是指学生作为裁判组织、编排赛事和赛后总结等内容。前两部分由专项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后一部分由教学联赛小组负责考核。学期结束,教学联赛小组将组织赛事部分考核成绩交给各专项任课教师,由专项任课教师汇总后,根据比例,综合评定出学生成绩。至于技术考核成绩、参赛考核成绩、组织赛事考核成绩各占多少比例,要根据教学实践事先在课程大纲中给予规定。
教学实践中,体育技术教改新思路体现在2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训并重”的技术教学普修阶段,课程成绩评定以技术内容考核为主。第二部分是“教训并重,以赛引领,赛考结合”的技术教学专修阶段。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前提和基础,并服务于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深化、提高、检验和反馈,它们构成了一个体育技术教学闭环式系统。
参考文献:
[1]王伟红.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实践-评《体育教育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2]陆森召.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技术教学改革新思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