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颖
北京市昌平区亭自庄学校 北京 102202
摘要: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进入小学之后也应该满足爱美的需求。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采用多方面的教学措施。对于学生审美的培养,也是目前素质教育需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还需要帮助学生陶冶情操。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思考
引言
小学生社会阅历有限以及年龄较小不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目的便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现如今,我国的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也提高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视程度。而美术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1 重要意义
新时期注重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开展审美能力教学,引导小学生用评价、创造发现的眼光看待客观的事物,并且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将眼睛看到的融入到脑海中,再基于审美视角对观察对象进行美术创作。这既丰富了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小学生的艺术审美感受力。二是审美能力培养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审美理解。在小学美术课堂上,通过引导小学生欣赏和感悟经典美术作品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除了看美术作品的外在形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将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产生的影响等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在更加丰富、形象的资料中体会美术作品表达的情感或者传达的思想。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审美素养会大大提高。三是审美能力培养能够切实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在强烈的兴趣下,小学生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才能够更好地欣赏美好事物,学生的视野才会进一步开阔。最后,审美能力培养还是新时期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核心素养要求之一,是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
2 培养方法
从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出发,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组织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2.1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会欣赏美,同时还要让他们领会艺术美,这不但是当前社会人才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更是学生应该有的自主意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不断将自身的个人修养提升上去,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暖色”这节美术知识的过程中,这节美术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和了解暖色的色彩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色彩审美感受能力。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这一教学任务,需要我们教师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如,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一些涂鸦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并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在带领学生参观这些涂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作品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呢?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然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并根据教师所展示出来的图片,积极思考怎么样才能够合理搭配暖色调。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但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美术教学活动之中,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激发学习兴趣
对小学美术学科来说,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较大的不同之处,兴趣的因素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讲究方式方法,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引导,使学生对审美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美术这门课程属于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对多种颜色进行了碰撞与融合,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色彩敏感度以及色彩观察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画房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事先准备相应的教学案例,如房子的模型、房子的视频、房子的图片等,使学生了解与掌握房子的特点。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鉴赏,随后使用画房子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学生完成了绘画作品后,教师可与学生一同对作品进行鉴赏,并给予相应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2.3 激发小学生的审美热情
活泼、乐于探索、对新事物非常感兴趣是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同时,与抽象事物相比,具体事物更符合小学生心理认知阶段的特点。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抽象的美术作品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都不高,而对于一些具体形象的作品,如造型艺术作品等具有很高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小学美术教师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角度出发,激发小学生的审美热情。一方面,教师可以将造型艺术作品引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一些具象的美术素材,如绚丽的色彩、美丽的图案等既能够带给小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能够大大激发小学生欣赏美的意识,这些也是组织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素材基础。另外,自然界中的一些客观存在,如蓝天、花草、鸟虫、山水等都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十分相符。在教学具体应用方面,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这些自然界中的图片、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引导小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在自然实际中感受美、发现美。
2.4 融合生活与自然
艺术作为一门艺术,源于自然和生活,因此艺术是多变的、多姿多彩的。为了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大自然和周围的事物,并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发现美、表达美。因此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用心观察美的事物与景物,并积极使用相机以及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此外教师还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户外观光游览,对身边的自然风光进行观赏。在观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进行解说,启发学生的审美观念,要求学生将观看到的色彩进行描绘,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小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是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开展情趣化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经典作品欣赏,融入生活化元素,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不断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品质。
参考文献
[1] 沈剑峰.从走进到亲近——小学美术课堂中文化审美能力的激发和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0(02).
[2] 卢启昌.探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外交流,2020,27(18):220-221.
[3] 陈燕.读懂视觉语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20(19):56-57.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北京
学历:大学本科
现有职称:小学二级
研究方向: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