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陈玥含
[导读] 近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危机事件已经引起了高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根据我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多层次、
         陈玥含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610000
         摘要:近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危机事件已经引起了高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根据我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多层次、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大、情感迷茫、沉迷网络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关系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社会的和谐发展。基于此,结合本人在校工作的相关性,本文章对关于新形势下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思考进行探讨,以供从事高校同类型工作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此文件为高校工作指明了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同时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缺失等,导致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频发,因此需不断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努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大学生属较特殊群体,他们不仅要认真学习知识,还需要懂得人际交往、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可以说当代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诸多压力共同作用,使大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一旦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对学生自身造成影响,还会对学生身边的人造成影响,严重者还会对社会造成影响。因此,在引导在校大学生时,学校要格外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时代建设的主力军,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是关注社会的明天,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成人成才不可或缺的环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端正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心理健康,从而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职、健康生活等诸多方面奠定基础。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大环境因素
当今社会处于百年大变革的时代洪流中,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和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化给人民生活方式和信息接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改变。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伊始,受网络信息的报道渲染和媒体视频的视觉冲击下,大众对疫情病毒带来的身体损害产生了恐惧和焦虑,心理健康受到很大伤害。疫情最紧急和最关键阶段,都是广大医护人员、科研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冲锋在前、抗疫在一线。而普通百姓和学生很少亲临疫情现场,不能正确和客观看待疫情的影响,对疫情的心理认知和感知不足,从而引发普遍的疫情心理健康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不够完善
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把工作重点放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而忽视学生自我认知的培养。另有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尚未健全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体系。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教师的心理干预工作流程和教学方式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心理专职教师队伍配备数量和专业性有待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类拓展活动和系列班会开展力度还不够;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无法采取及时、针对性的疏导与提出专业性的建议,这严重阻碍了高校心理健康疏导工作的高效开展,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新形势下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监测和动态跟踪制度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在大一新生入校后都会安排心理健康专业化测评机构人员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系统测试。根据心理测试结果,可以预先筛查存在一、二、三类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台账工作,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心理测评研发团队和学生信息数据化,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监测和动态跟踪机制。高校应该针对性地对疫情后时代,学生返校后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检测评估和在校园生活学习一段时间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动态跟踪,不断记录和新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做到对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一人一测的测评和一人一册的记录跟踪。全面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营造高校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围绕学校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心理系列活动。响应大学生心理中心,组织学生参加学生心理委员心理训练营启动会、春暖花开日 青春正当时—善爱我系列团辅会、心理委员讲座《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委员》;全校范围的5.25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如参加学院心理健康形象大使选拔赛、校级心理情景剧大赛等,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在活动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究,间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过程,既培育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又能营造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运用心理危机干预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得到进一步拓展,高校原有的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形成了单一的理论体系,自上而下针对性地研究危机个体生存和成长的动力,剖析逆境对个体消极心理产生的影响,试图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点,并且将这种影响转化成促进个体心智逐渐成熟、适应逆境的重要条件,进而使危机干预发挥出提高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这种从积极心理学层面入手开展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为大学生传授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进而使大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冷静地面对心理危机,彻底扭转有些大学生认为心理危机和心理问题属于“变态”心理的看法,促进大学生自我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其预防严重心理危机。
         (四)正视情绪增强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的产生较为复杂,该心理现象如今也是心理学的一项难题,而个体往往可以通过锻炼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通过好的管理可以使得个体的精神外貌更加积极,进而使得其在生活上更加轻松和从容,并且时刻保持自身的愉悦心情。而若在不好的管理下,个体往往就会对生活产生失望、抑郁的情绪。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其心智发展快速的阶段下,情绪的管理十分重要;如何能够确保大学生在不同的境遇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现阶段各高校重点关注的一项心理健康教育难题。可以说,情绪在某种层面来说对于个体起到了保护作用,其能够帮助个体明确自身的需求;比如说在负面情绪产生时,意味着个体内心的悲伤难过需要有更加安全稳定的通道来释放。从这一层面来看,情绪本身并没有对错,其破坏力的大小正是在于个体对情绪的管理能力。
         (五)建立线上心理咨询系统
高校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开发线上心理咨询系统,落实对大学生的线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线上疏导,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线上教育既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又方便教师随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此外,高校还应通过互联网管理系统对所有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实时调查和追踪,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
结束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重要推手。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要求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应然和实然的双重属性,也是强化辅导员工作职责与工作能力的现实需求。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注重价值引领,以价值观培养促进大学生心理防线建设与心理危机预防。
参考文献
[1]章敏.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思考[J].长江丛刊,2020(26):103+107.
[2]钟雯昕,王信.高职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课程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20(19):176-177.
[3]赵平.创新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9(20):109-112.
[4]王梅.基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7):109.
[5]刘云.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J].读书文摘,2019(13):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