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王艳
[导读] 探讨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王艳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摘要:探讨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进而有效提升了资助工作质量,解决了学生的生活困难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引言:高校历来高度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多年来,大部分高校始终坚持“不让一个勤奋和有才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已经形成了“奖、助、贷、勤、补”等多种形式的经济资助体系。然而,目前的经济资助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缺乏合理机制、对资助力度和强度缺乏深入研究等。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偿资助体系不完善
        国家和学校本着解决学生生活困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助其早日成才的目的开展资助工作,但在资助过程中却导致部分困难生产生依赖心理。国家资助分为有偿资助和无偿资助两种形式。国家和学校的各类奖、助、补、减( 免) 等资助属于无偿性的,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困难生不需要承担任何义务即可获得,因而部分困难生存在依赖思想,产生“等、靠、要”的心理。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形式的资助需要学生付出相应劳动才能获得,部分学生对此种资助兴趣不高,故需要进一步完善无偿资助体系。
        (二)认定标准不够客观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作为主要的支撑材料来认定困难学生的资助资格,《高校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主要是学生家庭所在地村委会、街道办事处等对申请学生的家庭人口、收入等方面提供相关意见和加盖公章,其实,一纸证明的“权威”是很值得质疑的。其次,在资助认定的过程中,制定资助资格认定的相关标准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如何根据相关标准制定一套确实可行的实施细则[1]。由于我国一直没有具体的资助资格认定细则和认定系统,各高校在资助资格认定具体操作过程中各行其是,例如同一个申请资助的学生,不同的辅导员认定出来的结果均会出现不一样的等级,又或者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认定出来的等级均有一定的差异。
        (三)勤工助学岗位设置较为单一且数量不足
        勤工助学是困难生通过付出一定劳动而获得经济报酬以帮助自己完成学业的资助方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等良好精神品质。随着困难生群体的扩大,勤工助学岗位的数量和类别越来越不能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正常需求。目前,各高校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数量少、覆盖面小,绝大多数困难生无法申请到勤工助学岗位,且设置的岗位往往局限于劳务或事务性的简单、重复劳动,缺少与大学生专业相符的助学岗位。
        (四)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除了要对困难生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但现行的国家资助体系主要集中在物质或经济方面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仅有经济、生活和学业等方面的压力,还有心理上的压力,在同学中往往比较自卑。在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审过程中,他们担心公布自己的家庭困难情况,便主动放弃了奖助学金的申请[2]。因此,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扶持和心理扶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五)资助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薄弱
        资助管理工作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工作的稳定开展。当前,虽然国家高度重视资助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积极提供各种专业培训,但在资助管理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一,部分资助管理人员身兼数职,除了负责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还负责其他行政工作,精力和时间不足。其二,对资助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大。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管理越来越重要,但有些高校资助管理人员仍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审核,效率较低还容易出错。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对策
        (一)不断完善资助体系
        现行的资助体系中无偿资助所占比例较大,无偿资助直接发放给困难生以解决其生活、学习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学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与国家资助育人的目的不相符。应进一步优化资助模式,变无偿为有偿,使学生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才能获得,并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防止部分学生在获得资助费用后出现挥霍的现象。此外,要完善助学贷款体系。助学贷款有者其他资助方式不能比拟的优点,大力发展助学贷款是高校资助体系未来发展必然的选择。一方面,助学贷款是学生本人、学生家长、纳税人比较公平的分担教育费用,增加可供使用的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经济意见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另一方面,助学贷款在经济困难学生中的普及会减轻困难学生对其他无偿资助方式的依赖和惰性,从而避免了一些不良风气的滋生[3]。首先,简化贷款程序和贷款资料。根据相关访谈,困难学生不愿意贷款的理由大多因为贷款的程序很繁杂,需要准备大量的贷款资料,如若可以把贷款程序和贷款资料简化将会取得良好的成效。其次,贷款方式单一,目前学生贷款分为高校贷款和生源地贷款两者,其实贷款更方便的地方在银行,但目前就国开行一家在做贷款,若可以把贷款增设至多家银行提供多种服务效果更甚。
        (二)健全困难生认定机制
        学生资助工作中最关键的是困难生的身份认定问题,认定标准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在制定困难生认定办法时要加入可量化的指标,不能简单地依靠工作人员的主观臆断。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贫困程度差别也较大,应对学生的家庭类型、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及负债情况等因素进行量化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资助措施。
        (三)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及形式
        勤工助学有助于减轻困难生的家庭负担,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高校应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的变化不断调整勤工助学岗位数量,尽量设置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岗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资助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资助工作的目的。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整个资助工作全过程。实际上,贫困家庭学生除了面临经济困难外,更容易产生心理和精神问题,此外一些学生因为虚荣心,宁可拖欠学费,也不进行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因此,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4]。应该认真研究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反应,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加强资助管理队伍建设
        资助管理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资助工作的成效,应建立一支科学、规范、专业技能水平扎实的资助管理队伍。其一,加强资助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同高校教师可以互相分享资助工作经验。其二,提升资助管理人员待遇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资助工作队伍,推进资助工作的有效运行。其三,做好资助管理人员的考核工作,通过考核使资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认真和谨慎的态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结束语: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国家的一项惠民工作,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关系着困难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稳定,需要国家、高校、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进而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艳玲.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赤子, 2016.
        [2] 常锦河. 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J]. 试题与研究, 2020(31).
        [3] 张艳辉.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措施[J]. 山东青年, 2019, 000(003):61-62.
        [4] 杨雪, 计美娇. 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环球市场, 2020, 000(002):231.

课题名称:“精准扶贫攻坚收官”背景下经济困难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及就业指导效用调查
题编号:2020bmzx05
课题名称:护理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
课题编号:2020zyk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