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分问题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张锦华
[导读] 古今字、通假字是古代汉语文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分问题是研究问题之一。普遍认为,古今字是历时用字现象,通假字是共时用字现象。但是在这种现象之下,当古今字的古字与今
         张锦华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二初级中学(陕西 西安)710100
        摘要:古今字、通假字是古代汉语文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分问题是研究问题之一。普遍认为,古今字是历时用字现象,通假字是共时用字现象。但是在这种现象之下,当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都是假借字,通假字的本字与通假字都是假借字的时候,又该如何将二者区分开?想要区分两者,应抓住其本质特点,严格划分两者的统辖范围。并且在对这种现象进行考察时,坚持考察的原则,即将某词在共时阶段和历时阶段的用字现象相结合起来,进一步从文字职能的转移和是否成为后代常规用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考察。
        关键词:古今字;通假字;区分问题
        引言
        古今字、通假字的教学是古代汉语通论文字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训诂学、文字学、词汇学、语义学、语音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古今字、通假字在文字部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情况十分复杂,学生在中学语文阶段只接触了通假字的概念,中学语文教材把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种语言现象都混用为通假字。古今字是大学古代汉语新引入的概念,但在大学古代汉语教材中讲解古今字、通假字部分的内容较少,且对古今字的定义、分类及文选中具体的注释存在着混乱的现象,学生对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概念理解比较模糊。
        1古今字的定义
        (一)古今字的定义
        古今字是指某词在先后的时代所使用的不同的字。通行时间在前的称为古字,通行时间在后的称为今字,古字与今字共同构成了古今字。例如“反”与“返”,“返回”义的本字是“反”,但是为了区别于“反”的其他义项,后来专门新造了一个字“返”来表示“返回”义,所以在“返回”这个义项上“反”与“返”是古今字关系,“反”是古字,“返”是今字。
        (二)通假字的概念
        通假字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人们在书写某个词的时候,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是同一时期的文字现象,解释通假字时,可以采取“A通B”的形式,《阳货欲见孔子》:“阳货……归孔子豚”。归:通“馈”,赠送。“归”和“馈”含义无关,只因同音,借“馈”的字形和读音,来示“归”的含义。再如《唐雎不辱使命》“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为“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这里的“错意”:即措意,打主意的意思。“错”通“措”。“放置”的意思。“错”和“措”含义无关,因同音,借“错”的字形和读音来表示“措”的含义。通假字在先秦两汉的古书里很普遍,由于先秦两汉时代时期字数少,为了书写的简便,常常会混用一些音同或音近的字。但是,通假字并不能互通,如“归”通“馈”,但“馈”不能通“归”。
        2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
        2.1产生原因
        今字主要是为了分担古字繁重的义项而产生的。上古汉字的数量比较少,而且汉语中一个词表示多个意义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解决混淆不清的状况,古人就创造新字来代替原来的字的一个义项,减少原来的字的负担,那么原来的字与新造的字就是古今字关系,属于不同时代的产物。如“孰”与“熟”,“孰”本来的意义是生熟的“熟”。许慎《说文解字》:“孰,食饪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孰与谁双声,故一曰谁也。后人乃分别熟为生熟,孰为谁孰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按:“谁、孰亦一声之转。”本来表示生熟的“孰”,由于“与谁双声”,“一声之转”,借用为疑问代词。为了区别“孰”的本义,另外造“熟”来取代古字“孰”的本义。
        “通假字是某词用字在共时阶段本来应该写成甲字却写成了乙字的情况。

”(刘忠华:《谈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划界原则与方法》,《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由此可见,通假字的产生是偶然的或者随意的,可能是为书写方便,也可能是古人不知道某词原来有字或者书写错误,还有可能是书写习惯或者师承关系,古人没有用原来的字而借用一个与原来的字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如“惠”与“慧”,“慧”表示“聪明”的义项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但是在“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载《列子·汤问》)中却没有用这个字,而是借用了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惠”字,那么相对“慧”这个本字而言,“惠”就是通假字。
        2.2字形区别
        古今字在造字形体上一般有先后相承的关系,即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一般含有共同构件。例如:“影”字。先秦两汉的著作几乎都写作“景”。东晋葛洪编的《字苑》才收人加偏帝“乡”的“影”字。又如“悦”字,先秦的著作几乎都写作“说”。并且景—影,说—悦等字,都有相同的部分。一般来说,今天字都是以古字的形体为基础,另加偏旁造成新字。在此,特具体说说古今字在形体上有哪些特点:一类是在古字的基础上加上形符构成今字,例如昏—婚,景—影等。一类是改换古今的形符而构成今字,例如说—悦、没—段、振—贩等。一类是在古字的基础上略加变形而构成今字,例如:母—毋等,但也有少量的古字和今字在形体上没有联系,如:伯—霸。不过古今字在形体上主要以有相承关系为主。而通假字一般在字形上没有联系,即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一般不含共同构件。通假字必以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为前提,主要决定于音相同或相近,例如:亡—无、网—掘、蚤—旱等。
        2.3字义
        在古今字中,从意义的角度看,古字与今字有着紧密的联系,“今字表示的意义在今字未产生之前一直是由古字承担的”。换句话说就是今字表示的意义是古字所拥有的,重要的是今字在这个意义上取代了古字。一是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如“日暮”义的本字是“莫”,后来为了区别“没有谁、没有什么”这个义项,在“莫”的基础上添加偏旁“日”,创造了“暮”字。二是今字承担古字的引申义,如“吴起取齐女为妻”(《史记·吴起列传》)中的“取”表示“娶妇”义,但之后“娶”承担了这个义项。三是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如“痢”字在先秦两汉时期还没有出现,而是借用了“利”字来表示“痢疾”义。
        而通假字与其本字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也就是说通假字在语句情境中表达的意义是本字一直所拥有的而通假字临时拥有的。它们的替换是临时的,一旦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同义关系就会消失。如表示要求的“要”和表示约请的“邀”,它们有各自的本义,相互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联系,只是在“拦阻、截击”这一义项上“要”临时替代了“邀”,《史记·刺客列传》:“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
        古今字中古字有今字没有的另外的意义,所以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即古字表达今字没有的其他意义时用了今字是通假,如古今字“知”和“智”,在“岂能智数百岁之后哉!”(《墨子·耕柱》)中,原本应该用“知”表达“知道”义,却用了“智”,“智”没有“知道”这个义项,因此这里的“知”与“智”不是古今字关系,而是通假关系,这就说明了“通假字的本质———通假字与借表之词的意义无关”。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分应严格把握两者的本质特点和统辖范围,而本文简单地从古今字的来源、类型等方面进行描写,以此来明确古今字的统辖范围;从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都是假借字,通假字的本字与通假字都是假借字的情况下,如何将二者区分开来这个方面分为两种情况进行简要叙述,主要关注两者的借字在使用中是否有文字职能的转移,是否成为后代的常规用字。这个方面的叙述需要大量参照历史文献,来将某字的历时与共时用字现象相结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孙宏吉.古今字略论[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