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利用“快乐读书吧”落实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张璨
[导读] 温儒敏先生说:“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在新修订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通报教科书实现了课外阅读的课程化。
         张璨
         重庆市合川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摘要:温儒敏先生说:“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在新修订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通报教科书实现了课外阅读的课程化。由以往的课外阅读边缘化逐步实现与课内外阅读的“无缝”衔接。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课外阅读;衔接
        一、“快乐读书吧”的内容编排及目的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学生识字量有限,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一年级安排的上下册的阅读主题分别是“读书真快乐”和“读读童谣和儿歌”,旨在让一年级学生体会读书带来的心理感受及提升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童谣和儿歌中的字词较为初级,篇幅短小精悍,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特点符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需求。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具备最基础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安排阅读量稍大、篇幅字数在一百到三百之间的文字,二年级上下册的阅读主题分别是“读读童话故事”和“读读儿童故事”。童话故事和儿童故事均为故事性的阅读内容,符合此年龄段学生对于完整故事的阅读需求和好奇心。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书目和阅读量,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加入带有理解意义的阅读内容。因此,上下册的阅读主题分别是“那奇妙的王国里”和“小故事大道理”,教师要分别要求学生阅读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从故事中感悟所蕴含的道理,初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四年级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及单元编排内容,上下册的阅读主题分别是“很久很久以前”和“十万个为什么”,旨在让学生阅读神话故事及科普阅读,期望学生在具备基本文化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常识性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扩展。
        五年级上下册的阅读主题分别是“从前有座山”和“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分别要求学生阅读民间故事和古典名著。在四年级的阅读基础上五年级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对于文学常识及经典故事的阅读量,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学习能力,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和成长,由于识字量的积累和自学能力的建立,阅读从熟知的故事性的阅读向名著过渡,上下册的阅读主题分别是“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和“漫步世界名著花园”,分别要求学生阅读成长小说和世界名著。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丰富了阅读内容,而且让学生初步走进世界文学的世界。
        二、“快乐读书吧”落实课内外有效衔接时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形成阅读链条,阅读持续性难以保障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形成自主阅读,并通过阅读习惯的养成逐步实现长期阅读和阅读的持续性。在单元教学中,“快乐读书吧”依附于单元要素的训练中,指向性明确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学生利用单元主题的要求和单元要素的训练提示仅进行单元规定篇目及教科书中所提到的篇目进行阅读,而非形成链条式的长期阅读,无法实现以线条阅读扩展到面的阅读,不能够充分进行课外阅读,扩展阅读量。
        (二)无明确的阅读方法指导,造成阅读效率的低下
        “快乐读书吧”中的板块设置均是按照学生的年段特点及阅读兴趣安排,不论是阅读导语还是阅读拓展,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内容,而对于本身的阅读方法没有系统的指导和应用。因此,在学生进行课内向课外阅读迁移及延伸时,不利于学生利用课本中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方法的应用,导致学生阅读的效率低,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缺失阅读交流互动,难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并通过阅读分享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建立起师生共读及生生共读的阅读激励体系。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完成“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环节中往往凭借一节课堂教学想要实现阅读分享和阅读指导,这从理论上讲无法达到读书交流和互动的目的,也无法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真正交流的平台,造成交流互动仅流于表面,特别针对课外阅读的衔接,更是无法做到课外阅读内容的深入交流,阅读氛围难于形成,阅读的激励机制也只停留在形式上。
        三、利用“快乐读书吧”落实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
        (一)打通课内与课外阅读渠道,形成持续性阅读监督模式
        通过“快乐读书吧”的学习已经明确了阅读的范围和阅读内容,在此基础上要从课内实现对课外阅读的延伸。打通课内与课外阅读渠道,需要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让学生有书可读,可以采取一人一本书或者几个人共读一本书。可以从图书馆选择相类似的同类读物阅读,或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轮流阅读,保证每一名学生均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鼓励学生自己制作阅读目标卡,整理阅读记录单,通过定期查阅或阅读记录单展示等相关活动,形成课外阅读监督机制。不强行规定学生的阅读形式和阅读内容,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可以让学生记录下自己阅读的时间和收获,通过课内外阅读进行知识积累。教师在进行策略单元和阅读主题单元的教学时,要挖掘学生阅读的潜能,使学生达到课内外阅读习惯的有效衔接。
        (二)对课内外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促进阅读策略的内化
        在“快乐读书吧”的阅读授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对整本书进行阅读,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不论是阅读策略单元中所学到的快速阅读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是通过阅读故事情节预测故事结局等。这些都是对阅读策略及方法的实践应用,也是提升阅读方法内化的过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采用能提升学生阅读技能、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三)多种方式搭建阅读交流平台,以活动促进阅读深层感悟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阅读分享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和师生共读及生生共读的阅读激励体系。在阅读交流形式上,可以采用举办班级故事会、表演课本剧、举办读书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内阅读成果展示,进而推进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打破课内文体局限性;还可以拓展课外作品展示、专题成果展示活动等活动。这些都可以促进小组合作和生生交流,学生从活动中实现阅读思考的碰撞,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阅读交流方式上,可以打破以往的阅读交流的形式,不拘泥于实现“课堂交流”,同时可以实现课堂外的交流与互动。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开展网上“乐读”、开展亲子阅读大比拼、师生共读微信小社团等多种活动形式。阅读相长,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和课外阅读心得的深层感悟,达到课内外阅读体会的有效衔接。
        课内外阅读衔接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统编教材对“快乐读书吧”的引用已经引起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深度变革。课内外阅读需要赋予学生、教师、教学、课程等教育核心元素一些新的内涵。课外阅读衔接深入语文教育的深处,与课内阅读“快乐读书吧”深度融合,形成课内课外阅读“无时无刻”“无缝”衔接,从课内到课外形成一套阅读体系,让学生真正从课内应用到课外,从课外映射回课内,实现语文阅读素养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静.内引外联相得益彰——探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6):12.
        [2]张艳红.书海无涯“读”作舟——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初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5):23.
        [3]陶然.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浅谈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J].新课程导学,2017(5):17.
        [4]林建枚.有教无痕润物无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4.
        [5]徐敏美.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9):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