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胡百胜
[导读] 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提出是在2006年,
        胡百胜
        乌鲁木齐市第126中学

        摘要: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提出是在2006年,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教育部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概念,旨在以体育运动当中的健康、运动、阳光等理念,教育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锻炼出健康的体魄,培养体育审美情趣,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好少年。结合近些年来,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不强的现状,体育教育要以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为指引,创新体育教学策略,指导学生锻炼出强健的体魄。
关键词: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改革;理性思考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小学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现阶段解决小学生体质下滑的问题、创新体育教学课程、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接班人是每一个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鉴于此,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已是刻不容缓。
1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
1.1 体育教学改革政策没有落实
        体育改革受到的阻碍一般为有以下2 个方面。一方面,虽然国家大力号召体育教学改革,但一些学校没有理解体育改革理念与方向,导致改革程序流于形式,没有将政策落实;另一方面,学校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不重视,引起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忽视,从而阻碍了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1.2 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传统体育教学是灌输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忽视了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健身习惯的培养,没有调动小学生参与锻炼的主动性,没有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学课程单一,小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一些原本对某项体育运动具有天赋的小学生因没有“伯乐”而失去了天赋的发挥;教学内容乏味无趣,小学生日复一日地重复学习以前的教学内容,导致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呆板,缺乏创新;教学考评机制一般以教师评价为主,主观意识太强,不能从根本上激励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学校对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1.3 缺少基础设施与专业团队
        目前有的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基础不够扎实、理论知识有限,科研能力也有待提高;有的小学体育教师理论知识扎实却在技术动作讲解上存在不足;而一些小学体育教师则自身技术动作标准,示范过关,却不能够用专业术语很好地讲解技术动作,也做不到一专多能,不能够进行多个体育项目的课程讲解。学校将政府拨款大多数用在教学楼建设、图书馆建设、实验室等方面,认为一个田径场就可以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连最基本的篮球场地、足球场地、乒乓球场地都没有。学校缺乏相关专业体育师资和相应的体育场地、器材,导致一些常规体育课无法顺利开展, 体育教学改革的也就成了口号。
1.4 学校、家长、体育教师对待体育的认知态度问题
        校领导和家长都认为小学生学习成绩最为重要,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觉得体育教学影响升学率,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方案,对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目标比较迷茫,缺乏对体育教师的引导;体育教师也是抱着只负责上好课的心态,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了解不透彻,对体育教学的改革缺乏科学认知与实践。没有体育部门领导带头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对体育教学改革采取应付措施,做一下表面工作。大部分体育教师安于现状,自认为教师是一个“铁饭碗”,在考取编制获得教师岗位工作后不求上进,也不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课程培训,导致自己现有的认知水平无法与国家出台的体育新政策接轨,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认知也远远滞后于国家前沿理念,导致体育教学的改革进程受到阻碍。


2 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改革与发展策略
2.1 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激发小学生兴趣
        无论是热身运动、教学环节、练习阶段,还是趣味比赛环节都可以适当加入游戏环节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涣散,体育教师整节课都需要注意小学生课堂表现。体育教学内容不能太难,太难小学生容易放弃;太简单,小学生则觉得教学内容无趣而易走神。如果体育教师能把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在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小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以热身运动为例,传统的热身运动要求小学生绕操场慢跑2 圈,在热身开始就容易引起小学生的逆反心理,降低小学的生积极性。而如果在热身运动中加入游戏环节,同样是围着操场跑步2 圈,只是增加了一个游戏环节,即排在队伍的最后边的一位学生总是需要跑到队伍第一名学生的前面进行领跑,并且领跑速度完全由自己控制,可快可慢。同样是热身运动,这样的热身运动比较新颖独特,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并在一开始就对体育课充满激情。改变传统、单一的上课方式,运用多种活动方式,能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2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评价方式多元化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体育教师不能以主观标准对小学生进行评判。目前我国小学体育课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一般以定量考核的方式进行,如跳远、100m 跑成绩都以评分表细则为准。以结果来评定一个小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无法真实反映教学质量,应以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应增加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一些小学生先天素质较好,不怎么努力就可以获得高分数,而一些素质较差的小学生就会失去信心,教师应把小学生体育学习的进步幅度也纳入对小学生的评价中,并给每一位小学生制定目标,让小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并朝着目标做出努力,这样就会提高素质较弱小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另外,可以建立体质记录档案并按时提交给家长,提高家长对小学生体育的重视。
2.3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观念会对体育教师的教与小学生的学带来直接的影响,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小学生应树立“终身运动”的正确理念。培养小学生每天坚持运动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健身意识,不要单纯为了考学、结业而锻炼,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不怕吃苦、坚韧耐劳的思想品质。学习应将体育运动当作一种文化进行普及与推广,要贯穿小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
2.4 打造专业师资队伍,增加体育场地设施
        要提高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体育教师要一专多能,理论知识与技能都要扎实。学校应积极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结构,引导和组织体育教师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改革,激发体育教师创新意识,鼓励体育教师多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学科前沿知识,建设一支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体育师资队伍。同时,要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资,满足体育教学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5 开展多类型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化
        体育课程应全方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体育教学,开设多类型体育课程并积极组织比赛。同时,开设体育选修课,如武术、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花样跳绳、游泳等课程,使体育课程多元化。教学内容要尽量丰富化,田径课程除了走、跑、跳等基础项目教学外,还应增加铅球、三级跳远、越野、户外等趣味课程。上课前应增加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小学生理解项目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科学地制订体育课程计划,合理地安排体育课学时、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小学阶段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小学生的需求。
3 结 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关键时期,对小学生以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不仅要注重小学文化课的教育,还要注重小学体育教学课程的建设,打造出适合我国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课程,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四萍. 中国当代体育教学理论探析[J]. 智富时代,2016(2):301.
[2]许丽娟.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创新性教学的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15(85):119.
[3]刘海涛. 探究新课改下小学体育的教学创新[J]. 新课程学习(中),2014(6):22.
[4]张宏魁. 小学体育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实践[J]. 青少年体育,2019(2):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