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途径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朱会兰
[导读] 受到课程教育改革深入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教学目标由传统的三维目标(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方法与过程、技能与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朱会兰
        河北保定市唐县北罗镇中学,,072350
        摘要:受到课程教育改革深入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教学目标由传统的三维目标(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方法与过程、技能与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在对历史进行探究与学习时应该具备的人文情况和社会责任,包括了联系现实、民族精神、科学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民主法治等内容,其是一条贯穿历史教学的主线,整个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家国情怀理念,因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期间,由于应试教育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内容侧重于讲解知识,但却忽略了家国情怀理念教育,使得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无法发挥。基于该情况,笔者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家国情怀理念的应用进行探讨,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策略
        引言
        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古今现代以及世界的各大历史重点事件,通过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最终建立家国情怀,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理念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对其今后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实践对策,望有所帮助。
        一、家国情怀理念对历史教学的指导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的历史教育逐渐透出新鲜的活力。其中,家国情怀理念是以“家国情怀”这一历史素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初中历史教师将其融入自身课堂之中,可发挥多方面的教学优势,引领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第一,以家国情怀理念为引领开展历史教学,可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有效了解中国的国情,对祖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第二,在家国情怀理念下进行历史教学,可让学生了解丰富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使其从文化的角度增强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进而对中华民族产生一定的归属感;第三,历史教师在家国情怀理念引领下开展教学,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活,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和优良的品格[1]。
        总的来说,初中历史教师以家国情怀理念推进历史教学的创新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
        二、家国情怀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
        1从民族英烈入手,深化家国情怀
        数千年来,无数英雄志士在家国情怀的熏陶和指引下,怀抱着保家卫国、济世安民的理想上下求索,慷慨以赴,从容适变。“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是霍去病的豪迈气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杜甫忧国思家的情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的胸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至死不渝的牵挂;“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是杨涟将身许国的赤诚。这些都是涵育学生家国情怀的丰富材料。了解国家历史、延续先烈精神,培育学生对历史、祖先、民族的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形成国民意识,是历史教育教学承载的重任。如讲“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时教师总结: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都遵循“敬天法祖重社樱”的古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有一个情感是共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脚下的土地”。
        2走进家乡资源,让学生正视身边的历史
        家乡历史资源的价值在于,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生活,中国近代的血泪史也证明了,如果国家软弱,遭遇外强入侵,那么民众的个人生活也不能得到保障。正所谓,国家没有了安全,个人的家庭也就失去了屏障,让学生认同家国情怀的合理性与重要性。乡土历史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对家乡历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乡土历史资源能让我们看到过去的历史,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这片上地曾经发生的各种故事。爱自己是小家,爱自己的家乡,才能逐步上升到爱自己的国家。在今天价值观多元,各种思想纷繁复杂的情况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历史教师和历史课堂都肩负着不容推卸的使命。
    3加强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引导教育
        历史知识承载了中华民族太多的复杂情感,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使其内心产生强烈的情感,对历史事件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逐渐建立起坚定的家国情怀理念。初中历史教师可选择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在课堂上播放触动学生心灵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的感官与内心均受到冲击,迸发出强烈的情感。
        比如在“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展开情感教育。教师可在多媒体设备上放映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者播放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紧张、肃穆又悲痛的氛围,引导学生内心迸发出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缅怀之情、对抗战英雄的崇敬之情等等。教师也可抓住“七七事变”这一历史事件展开情感教育,让学生搜集当时抗战英雄和革命先烈的名言,如“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教师可让学生用有力的气势读出这些名言,激活学生心中的强烈爱国信念。让学生心中的情感更加激荡深沉,建立起深厚的家国情怀。
    4以家国情怀为主线开展专题探究学习
        专题探究学习方式是指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核心的学习专题,让学生围绕专题内容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历史学科的知识比较烦琐,涉及面比较广泛,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教师可选择将专题探究学习方式引入历史课堂,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某一历史知识专题进行集中性、针对性的高效学习。教师在开展专题探究学习活动时,可将家国情怀作为主线,设计专题主题,让学生在专题探究学习活动中更深刻地感受家国情怀的理念内涵[2]。
        以“三大改造”一课为例,教师可在家国情怀理念下设计“三大改造背后的家国大爱与理想追求”这一主题,将其贯穿融入专题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专题学习内容可包括:①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内容,从农民角度,探讨他们在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家国大爱之情;②探究国家对资本主义工业、商业采取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从工人、商人的角度,探讨他们在三大改造背景下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方面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学生可通过分工合作、相互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展开专题探究学习,并在结束专题探究学习之后,进行专题探究学习成果的分享与展示。在学习成果分享与展示的环节,各小组可派遣代表讲述小组的学习感悟与心得。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可有效掌握三大改造相关的历史知识点,还可深刻领悟本节课的历史文化内涵,逐渐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素养,实现家国情怀理念下历史教学的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心。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应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教师要引领好学生感悟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深挖教材中的教育素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达到培育学生爱国心和爱乡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志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提炼与培养—以《早期的中华文化》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8,02:50-51.
[2]蔡振莺.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探讨—以“伟大的开端”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