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杨怡婷
[导读] 当前,在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时代背景下
        杨怡婷
        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  广东省 惠州市 516000
        摘要:当前,在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们需要认识到审美能力对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且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本文将从小学美术的审美教学现状入手,针对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分析

        美术本身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之所以在小学阶段开设美术课程,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塑形”,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和审美意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以后深入学习美术打好基础。而为了切实达到这一目的,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还要注意结合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现状
        目前,一部分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依旧比较单一,只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绘画技巧的讲解和绘画技能的训练,师生之间也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互动,而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2]。另外,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力度和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中西部区域的学生的审美能力相对较弱,而东部一线发达城市的学生的审美能力往往更强。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强化学生对“美”的理解力
1.学会观察生活
        观察力与审美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善于观察的学生,更容易发现“美”。因此,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直接途径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艺术与生活永远脱不开联系,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观察生活,能够使他们迅速准确地发现生活之美,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艺术之美,进而有效强化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美”的理解力。
        2.学会观察作品和实物
        教师还应挑选合适的美术作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其中要让学生着重观察作品中的线条、结构、色彩等细节,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并且还能促使学生真正理解作品所富有的美感,从而提升他们自身的美术鉴赏水平。其次,教师还需要根据美术课堂教学进度,引导学生观察具体实物,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实物的美感,同时促使学生领悟绘画的技巧,明白不同的实物,需要采用不同的用笔方法。
        (二)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1.学会幽默风趣的表达技巧
        新课程改革之后,依然有不少小学美术教师太过重视教材知识的灌输和绘画技能训练,压抑了学生的天性,致使课堂教学氛过于消极沉闷,学生始终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学会以学生的视角来看待美术教学,而且需要学会幽默风趣的表达技巧,确保能用自身的语言魅力,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将更多的心思放在美术学习上,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2.采取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够有效调节课堂教学气氛,降低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拉近师生距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对艺术之美的感知力。例如,小学生在学习湘教版教材中《六面怪脸》这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收集真实人物的脸部图片,或者戏曲脸谱,制作成教学课件,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然后再教学生用纸折六面怪脸。

这样一来,既能帮助学生深入认识人类的各种表情,提高学生对人类情绪变化,以及对情感之美的感知力,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掘自身的创造性,激发审美情趣,更快掌握六面怪脸的折法。
        (三)开展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
1.课堂上展开实践教学
        一切的知识和能力,都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应注意结合实际,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环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3]。同时,关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堂上引入情景教学,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到相关活动中,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锻炼审美能力。不过,小学美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按照指定要求亲手制作美术作品,然后根据课本、课外优秀读物,或是自行编撰的故事进行情节演绎,这样能使学生们深切感受到动手实践的乐趣,并且能让他们从作品和演绎的故事中获得审美体验,迅速提升审美水平。
        例如,小学生在学习湘教版教材中《猜猜我是谁》这一课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利用纸张制作各种面具,并且用颜料给面具上色,然后让学生自己编撰小故事,并戴上面具,按照故事流程进行演绎。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而且能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产生合作意识,从而在合作中促进审美意识的觉醒,以此增强学生对“美”的领悟力。
2.回归自然进行实践教学
        小学生对于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也更容易从自然事物上感受到“美”。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这一教学任务与学生所熟悉的大自然结合起来开展实践教学,引领学生脱离教室的束缚,回归自然世界,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全方位感知自然孕育的现象美、景观美、动物美、植物美等真实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加以融合,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4]。
        例如,小学生在学习湘教版教材中《动物聚会》这一课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动物园,指引他们认识大自然所造就的各种动物,并讲解动物的外在特征、生活习性、分布位置等,促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和动物的“美”。接着,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拿起画笔,仔细刻画在动物园中见过的动物,而这一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训练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和刻画能力。
3.开展美术竞赛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联合小学美术教师设计和开展美术作品竞赛。竞赛的主题可以结合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重要节日进行设置,而且学校还要设立合适的奖金,借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活动。通过开展美术作品竞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在竞赛中快速提升综合素质,同时还能摸清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绘画能力,方便小学美术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每当临近母亲节,学校与美术教师可以展开合作,由学校提供活动资金,美术教师负责组织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竞赛活动。活动期间,学校应对竞赛的公平性进行监督,倡导以学生投票的形式,推选出优胜者,并发放奖金。这样一来,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将会显著增强,而且从学生的角度评选作品,一方面能够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则能使学生形成良性竞争意识,逐步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美术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进而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使其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倩.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34):79.
[2]庞丽.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19(2):200+203.
[3]刘荣振.融入艺术 陶冶情操——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20(02):79-80.
[4]马贞.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0(22):147-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