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办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徐源
[导读] 初中阶段,历史是很重要的课程。人们常说,借古鉴今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当前现代社会正在整朝向创新化发展,创新社会背景下
        徐 源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一街初级中学  云南  楚雄  675204


        摘要:初中阶段,历史是很重要的课程。人们常说,借古鉴今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当前现代社会正在整朝向创新化发展,创新社会背景下,不能死读书、硬读书,否则将很难融入社会。素质教育环境中,历史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合理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关注,这样才能走出困惑与疑虑,将所学知识和新知衔接到一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历史知识内化与学科渗透。本文以初中历史为例,探索初中历史教育中的问题设计构思。
        关键词:初中教育;历史课堂;问题设计

        前言:历史课堂上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素质启发,要明白的是,学生才是课堂主人公,教师不能将知识直接交给学生,而是要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思考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近些年国内一直在积极改革教育模式和体系,国内整体教育大环境从过去的应试教育渐渐步入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形成知识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为了达成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做好问题设计,用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对比、归纳和推理各种历史事件,在求同存异中发现学习规律,应用已知知识解读未知问题。
        一、提出假设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正所谓思源于疑,有了质疑才能开始思考,思考了以后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合适的情景,用视频、图像以及语言诱导学生讨论,进入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话题。这时候学生就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甚至是说出他人没有想到、教师也没有设计的问题。学生表现出强烈的交流热情和欲望,学生渴望了解问题的答案,寻求知识的真相与背景。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1]。历史教师需要做好问题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顺利掌握历史知识本质。教师需要牢牢把握问题,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讨论、情境模拟等活动作为课堂教学支线,提高学生知识理解,强化学生知识认知。
        比如在《五四运动》一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教材中只提了一嘴的火烧赵家楼和痛打章宗祥是很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提出一些问题,如:大家对于五四运动的了解如何,为什么会出现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出现了什么事件,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全都加入到讨论当中,提高学生的交流欲望和学习主动性[2]。
        历史教育并非简单的激疑过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开导。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有趣问题和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主动展开知识研究。让学生感受到到处都是疑问、处处都是悬疑,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讨论解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走进历史背后讨论解读事件
        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在解答问题的时候,解除学生的学习困惑,这样才能充分展现教师才能和素质。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在循循善诱中,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知识学习[3]。之所以教师要提出各种问题,为的是能够让学生顺利解决困惑,消除问题的障碍与影响。此时学生就能豁然开朗,原本的疑惑荡然无存。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应说明的是,疑惑的解答本身有着复杂的流程,属于复杂的思考过程。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做好教材内容的拓展,为历史课堂教学补充各种材料,为学生提供各种历史资料,用于强化学生的抽象、比较、概括、分析等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工作,只要学生的见解言之有理,教师就应该鼓励与肯定学生。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中,让学生理解历史问题本质。


        如学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资本主义制度是怎么判定的,为什么西欧先出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对于社会的影响有哪些。学生此时展开了问题的积极讨论,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当时欧洲没有很强大的封建力量,所以让资本主义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其实当时亚洲也有资本主义的趋势,不过亚洲的封建统治实力强大、根深蒂固。欧洲经济的重商主义政策,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教师听闻学生的回答,一定要积极肯定与表扬学生,使其形成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
        这样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且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横纵联合,在主观与客观意象的思辨中,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处理和解决问题,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积极引导意义。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创新
        对现成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超长成果与新颖思路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做好诱导工作,启发学生多思考。
        比如学习《新文化运动》的时候,有一名学生表示:“孔子明明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之一,可是他却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了重点攻击对象,文化运动不应该尊重文化人员才对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该同学提出这个问题以后,其他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此时教师可以适当控制课堂秩序,引导学生有序的交流。学生在组内畅所欲言,交流分析,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出发寻找问题,在分析中提出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实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锻炼。
        (三)讨论创新激发存疑能力
        想要进入全新的思想境界,存疑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和学习过程。学生时刻充满兴趣,才能更积极、更主动的学习知识。学海无涯是我国教育思想中十分精华的内容,必须做好独立问题的处理。对于具有连续性、时空跨度大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多个悬念,引导学生在层层推进中,一步步思考。
        例如: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明明处于世界前列,可是后来我国科技水平却越来越落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情况的发生。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整体把握知识。再比如,教师问学生:“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了。通过连续性的问题引导,还原完整的历史事件,教师不要直接提出最终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一步步推导,完成新旧知识的衔接,在温故知新中反思过去的知识,产生全新的交流、讨论欲望。存疑能够让学生形成全新的知识理解,从量变转向质变,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创造思维意识。
        三、重视思维训练
        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留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让学生能够灵活思考问题,在讨论中组织学生用实践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比如历史创作、历史小论文,这些活动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多层次联想问题。
        比如学习《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香港和澳门过去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又是因为什么后来又回归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学生此时就会开动脑筋,结合近代史知识,串联知识联系。
结语:初中时期的历史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思维方式影响十分明显。历史教学需要予以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更多的关注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推动素质教育落实和贯彻,增强学生素质水平,其具有长远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马胜先.情境教学构建初中历史趣味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12-213.
[2]徐芳芳.初中历史课如何强化学生家国情怀[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28-229.
[3]赵志红.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育[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3):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