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董志玲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逐步改革
        董志玲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中垌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茂名市525144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逐步改革,小学德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基础德育发展的最佳时期是小学,因为此时小学生的三观尚未确立。我国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艺、劳的全面发展。但是,小学德育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从小学班主任德育问题入手,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此,提出了有效实施小学班主任德育的相应激励策略,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引言:
        良好的德育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小学而言,班主任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开放的教育体制,缺乏对教学时效性的有效体现,缺乏一些练习和教学实践。因此,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助力教育体系建设成为新时期小学高级教师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从不同维度来有效探索小学生德育的激励策略。教师要懂得推进德育的实施和构建适宜的德育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学校教育历来高度重视德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尖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现阶段,学校应提高小学生的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这是班主任德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要求班主任不仅要实时了解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教育情况,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德育课的热情。为有效保护小学生脆弱的心理和自尊心,将学生的学习提高到可接受的水平,有必要对学习者实施激励策略,用激励策略取代传统严苛德育的批判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过程和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2.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小学班主任的个人影响力过大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思想就是尊师重道。因此,每个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教导弟子,首先要端正态度,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教师只有具备充分的德育理论知识,才能培养出具有新时代思想品德修养和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此外,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班主任不仅占据德育主导者的地位,而且也只是同班教师人数的一小部分。因此,班主任知识渊博会对学生和其他教师产生巨大影响。这些影响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的组织和教与学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心理倾向、思想水平、个人魅力、知识深度等也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实际的德育教学中,有的教师工作不认真,尤其是小学生叛逆期。小学教育是他们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态度不认真,工作不积极,所以小学生不会关注这门课。
2.2 老师与学生教学主导地位的错误
        近年来,由于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班主任要紧跟时代的变化,以最新的教育学知识开展教育工作。在长期的德育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遵循传统的“教”模式,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只是一种“文本知识载体”,将文本知识死板地传达给学习者,无视学习者是否理解内容,并没有教会学习者如何主动分析内容,讨论相关问题,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课程内容深厚,实用性强。如果教师继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就会降低学生的教学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加远离科学创新思维。这直接关系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我国小学德育教学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的重要原因之一。

2.3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制度
        与其他学科相比,德育的教学过程过于抽象,因为这门课没有对象。它只能由教师在告诉学生之前理解课文的内容。经常让学生觉得无聊,不仅对自己学到的东西不感兴趣,而且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学校应积极制定多项激励制度,以保证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
3.1.培养学生德育教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在课堂上积极宣传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告知小学生德育的必要性,鼓励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操守。教师班主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合理的步骤,帮助学生体验德育的自律过程。例如,在日常课堂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开展“人人都可以成为高级教师”活动,并保持高级教师在课堂上的轮换。一天会有轮班当班主任的机会,所以当学生成为班主任时,学生会感受到一种责任感和班主任的集体意识,这有助于学生表现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像班主任一样管理班级,自觉支持班级日常工作。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样,在针对优秀学生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给予某种表扬或其他鼓励,使学生在课堂上培养德育意识和自律意识。接受某种鼓励,达到激励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3.2以心理特点为核心,建立完善的心理激励策略
        小学生的兴趣和个人发展特点不同,但小学生是活跃的、流动的。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实施激励策略,他们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观察,为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激励。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更重要的方面可以在不同层面有效地提供激励措施,在日常学习中,会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们的学习态度总是积极的。教师必须公正对待这些学生,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
3.3适度的惩罚奖励机制
        犯错的小学生听到惩罚就会颤抖,更不用说错误修复了,他们甚至可能不敢承认错误。因此,对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采取适当的惩罚和奖励措施。这种惩罚和奖励的措施可以在激励策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健康,不能适得其反,否则会失败。例如,如果学生侵犯了公共财产,但学生主动向负责的老师承认了错误。那么,他可以先表扬和奖励学生的诚实,以免学生反抗;如果学生必须接收损害公共财物的惩罚,班主任可以联系他。家长们清楚地讨论了原因,并赞扬了学生们的诚实、对老师的礼貌以及认真纠正错误。这样适当的惩罚和奖励才能更好地完成学生的德育工作。
3.4信任并且尊重学生
        这对班主任来说是一项长期的事业。班主任和学生相互信任,把每个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与朋友交流,不享受班主任和老师的权威,才能更好地实现平等对待。德育因人而异,以引导学生,尊重学生,防止他们误入歧途为目标,达成双边信任。班主任要想更好地完成德育并实施激励策略,必须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发现学生课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适时帮助调整学生行为,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3.5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活环境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存在各种个体差异,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实施工作中对每个学生实施不同的激励策略,教导学生根据他们的能力。如果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激励策略,这样的德育是不会成功的。对行为端正的学生也不会有压力,他们可以轻松达到班主任设定的标准。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感到没有动力,失去了进取精神。成绩不好的学生很难达到班主任制定的标准,逐渐失去信心,开始产生心理抗拒。因此,班主任需要因材施教,才能自由开展德育,共同进步。
结语:
        德育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提高德育在小学课堂管理中的作用,班主任要积极转变观念,通过班干部轮岗不断创新来优化德育效果,加强激励,建立模式,建立考核制度,重视德育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安梅芳.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 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
究,2020(01):213
[2]魏周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 有效激励策略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
育)袁201 9(1 0):1 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