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育观下的“健心”特色文化构建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罗丽玲
[导读] “健心”,意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建设美好的心灵世界
        罗丽玲
        东莞市莞城建设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001
        
        摘  要:“健心”,意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建设美好的心灵世界。我校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入手,以“班级心理教育”为手段,以“健心”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开展“五小”行动(即小义工、小问号、小能手、小老师、小领袖)为形式,以开放、系统的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推动我校“健心”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  模式  健心  特色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综观目前状况,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停留在心理现象的分析与心理问题的预防及个案治疗水平上,个别心理辅导形式并不能适应面向全体学生预防性心理辅导要求。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心理辅导的覆盖率和有效率,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入手,提出以“班级心理教育”为手段的“健心”文化教育,旨在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依据班级心理教育理论,确立“健心”教育构想
        心理学家英格里昂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态,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我校的“健心”教育以“班级心理教育”为平台,努力建设学生美好的心灵世界。我们所说的“健心”教育不是帮助少数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达到悦己、利他、合群三个培养目标,也称为“健心” 教育三目标。
        围绕着“健心” 三个培养目标,我们确立了以下“健心”教育体系(如图示):

        图示表明:“健心”教育基于学生的现状,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遵循积极心理学理论,挖掘教育资源优势,矫治和干预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张扬学生心理的优势,将学生性格的劣势转化为性格的优势,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
         二、开放班级心理教育管理,展现“健心”教育内涵
         积极心理学认为,教育应强调以增进儿童的积极体验为途径,以培养儿童的积极人格为目标,同时要创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作为儿童发展的外在保障。我们开展的班级心理教育以开放的胸怀,以民主的姿态,以独特的活动形式,展现“健心”教育的丰富内涵。
        (一)创设班本文化,给师生以思想引领
        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潜移暗化,自然似心……”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教育之重要。我们开展的班级心理教育注重氛围的营造。
        1、设计班本文化。拥有良好心理环境的班集体,能让每个学生对班集体有很强的归属感,并乐于为班集体服务。如,六年级,自主设计与心理教育有关的黑板报,内容生动有趣,有效缓解同学的心理压力,调节同学的心理矛盾。又如,四年级,在教室适当的位置张贴实名制的小问号:“我今天睡不着觉,怎么办?”“我和爸爸有矛盾,怎么解决?”希望借助同学解决这些烦恼。再如,一年级设置“心理角落”,即在教室一角摆放一只小熊,不开心时与小熊说说话,倾诉烦恼。
        个性化的班级“健心”文化设置,展现班级特色和班级亮点,成了一个个多维立体的“健心”教育舞台。
         2、挖掘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有效教育资源,让“健心”教育达到最大的教育功能。(1)设立“小烦恼信箱”。利用“小烦恼信箱”收集学生的困惑以及心理问题,由师生扮演“知心姐姐”角色,帮助学生解答心理问题。(2)增加“青春驿站课堂”。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开设“青春驿站课堂”,帮助学生了解青春发育期的特点,消除因身体发育出现的各种变化所带来的恐惧心理。(3)建立“电子调节平台”(即网站)。每年,高年级推荐部分学生参与学校平台建设工作,与教师合作把“健心”教育的方案及系列活动放到校园网上。学生可根据每个子活动的主页空间,自主选择浏览心理漫画、图片、音乐、游戏、心理操、短剧、健心专刊等,达到自我调节心理,使自己每天处于愉悦的状态。
        班本文化氛围的创设,给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影响和改变,并引领他们朝着理想的目标发展。
        (二)特色班本课程,给教师以智慧启迪
        特色班本课程是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主要载体,它的产生源于活动的本身。
        1、以兴趣为依据。我们建立的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以老师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依据。如,一(1)班师生喜欢儿歌,他们班就建立儿歌课程,并且把儿歌分成“悦己”类、“利他”类、“合群”类等。又如,四(6)班学生特别欣赏自己,因此建立了“我”的课程,具体内容有“秀秀学习上的我”、“秀秀生活上的我”等。个性化课程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丰富和完善。
        2、以实践为过程。在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民主参与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参加设计课程的编排,活动的形式,预计活动的效果。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触动了参与者创意的思维,独特的想像,深刻的思考……一个个来自不同年级的案例随着活动的开展产生,并且逐渐成熟和完善,《健心教育100例》记录了我们探索的愉快经历。
        3、以发展为目的。走进我们校园,你会处处感受到“健心”文化:每天的心理晨会,学生伴随着悠扬的琴声踏进校园,开始新一天的生活;中午,学生在心理午会的美妙音乐声中,或聆听10分钟《时事要闻》,或欢歌一曲,或诵读一段美文;课堂上,更是师生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交融的过程,美术科以流畅的线条、明快的色彩给学生视觉的审美效果,体育科则以体操、武术的身体语言表现其形体之美和力量之美,语文科的美文赏析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愉悦等。
        “健心”已经不只是一个名词,而确确实实成为我们的文化,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里。
        (三)个性“五小”行动,给学生以情感升华
        “五小”行动,指以小问号、小能手、小义工、小老师、小领袖为载体所开展的活动。它旨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公民意识、忧患意识。
        1、当好“小义工”,争做“利他”人。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从当“小义工”开始,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如,学校每年举行“健心”和“立美”两大特色文化活动。活动持续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参加活动的人多。为了让多一些学生有机会参与活动的管理、协调、策划等工作,培养他们的“利他”意识,学校成立了“小义工”机构。招聘“小义工”过程简单而有趣:①有趣的宣传。通过校园网络、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海报等手段宣传,让每一个学生渴望当“小义工”;②有趣的面试。应聘的“小义工”要接受报名、填表、面试、审批、培训等环节。一旦获得批准,就能得到“‘小义工’资格证书”以及标识性的胸章。活动期间,“小义工”愉快地履行义务和职责,主动服务集体和他人,把真诚、友爱、快乐带给每一个人。
        在学校当“小义工”的经历影响着学生。据了解,学生主动在居住的小区帮助老人推轮椅,清洁公共区域,宣传环保意义等近30%以上。
        2、爱问“小问号”,享受“悦己”乐。“小问号”行动就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身边的事物,把感到疑惑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形成多个“小问号”。例如,“爸爸为什么会发脾气?”“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赞美”等问题。
        如何将自己的发现与思考向同伴展示与分享?如,三年级举行了《我和“小问号”交朋友》展示活动。整个活动设计成相当于“博览会”的形式。活动前给学生充足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活动的当天,孩子们独特的创意设计令人惊叹:或做成精美的海报,或做成小册子,或做成图画,或做成卡通人物形象。他们向同伴娓娓道来,热情地介绍,愉快地交流。末了,还主动赠送小册子作为纪念。展示的过程,孩子们的脸上始终充满了自信与满足。
        3、学做“小领袖”,体验“合群”趣。在开展“小领袖”行动中,同学们会碰到“小市长”、“小班长”、“小校长”的烦恼,如何引导学生处理日常中遇到的烦恼呢?如,五(5)班孩子在接待校长跟岗组期间,要求他们以“小校长”的身份向来宾介绍学校的概况、硬件设施、特色文化活动情况以及学校未来发展的构想等。接受任务后,学生为难了:哎,有什么办法可以得到这些材料?“办法在这里!”班主任指着脑袋,笑着说。这时,班长用手拍了一下胸脯,兴奋地说:“我有办法啦!”并示意同学一起研究对策。很快,第一组申请到档案室找到了学校的概况资料,第二组在后勤部拿到了硬件设施数量及金额,第三组在网络中心找到了特色活动所有图片,第四组亲自拜访了校长,未来发展的构想“把握在手”。烦恼解决了,“小校长”接待任务如期完成。孩子们由衷地感慨:当“校长”是辛苦的,但辛苦的背后是群体合作的快乐。
        或许“小领袖”行动最终没能培养出一个“领袖”,但孩子们拥有“领袖”所具备的气质和素养,比当上真正的领袖更有意义。
        三、创新班级心理教育评价,聚焦“健心”教育效应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健心”教育的评价是在激励、唤醒、鼓舞的前提下进行的。
        如,结合少先队工作,颁发“雏鹰奖章”:基础章、特色章、学优章、一星级奖章等系列奖章。学期初,学生填写争章申请表,参加学校为期一个学期的争章活动。学期末,累计获得若干基础章的学生,由中队推荐提名,少先队大队将颁发“一星级奖章”,如此类推。“颁章”评价,催发了道德内驱力,提升校园的“文明”指数。
        又如,“五小明星”(小问号、小能手、小义工、小老师、小领袖)报告会评比。对积极探索,敢于担当,具有良好习惯、爱好、特长的学生,作为班、级、校级“小义工明星”、“小老师明星”、“小领袖明星”等,并进行隆重表彰,让孩子在被肯定中不断成长。
        再如,以“成长记录袋”(即“健心活动记录卡”)的形式评价学生。评价内容包括“自我评价、爸爸妈妈的话、我的感想”三项。其中自我评价采用星级评价:只要参与活动的都可获得两颗星;作品能在班里展示的可获得三颗星;在班级中受表彰的可获得四颗星;在校际中受表彰的可获得五颗星。学生人人都能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这些评价是一个民主的过程,学生自己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社会的评价都参与其中。在评价过程中,各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评价过程教育了孩子,要学会欣赏别人,学会肯定别人的优点,这样的过程其实也是心理优化的过程,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四、扩展班级心理教育张力,推动“健心”文化发展
        张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而是一种技巧的活用和创新。积极心理学强调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启发学校心理教育方式及途径由单一走向多元。我们开展的班级心理教育以国际的视野,与国内名校联盟,促进“健心”文化发展。
        这几年,我们先后与汕尾陆河、云南鲁甸等结对学校老师,共同交流“尊重生命”话题。交流期间,结对学校的老师愉快地参加了我校“健心”校本研训活动,主动表达思想、情感、态度。几地的孩子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双方教师对人生有了新的领悟,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交流与碰撞中,通过问题的研究,经验的交流,成果的分享,使健心教育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另外,我校与南京、北京、重庆、新疆等名校组成教育研究联盟,就“生命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交流。教师们通过网上研讨、视频对话、互通信息,共话成长……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行为跟着改变;行为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命运跟着改变!”我们欣喜地发现,随着“健心”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的学生越来越自信、大方、友善……当遇到挫折时,懂得及时调整,缓和心态;当获得成功时,懂得与同伴分享;当他人困难时,懂得伸出援助之手。“健心”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的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4]傅宏,班华,刘明远.《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5]宋宁.《班级心理教育手册》(小学版).希望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6]宋宁.《小学生心理训练》.希望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7]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
[8]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9]周东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1 版
[10]胡德辉.《中小学心理健康与辅导》.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