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环保教育中“垃圾分类”的趣味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赵江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在幼儿环保教育中
        赵江
        广东省湛江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广东省湛江市  52403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在幼儿环保教育中,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幼儿园要秉承“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同时掌握如何区分不同性质的垃圾,通过垃圾分类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贴近幼儿生活开展一系列有趣有益的环保教育活动,让“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真正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和意识行为,促进幼儿环保教育不断创新。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保教育;垃圾分类;趣味教学
        “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随着幼儿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环保教育已成为幼儿意识行为教育重要内容,垃圾分类关系到幼儿的实际生活,通过垃圾分类的趣味教学,能够避免空洞的理论灌输导致幼儿产生倦怠感和逆反心理,引导幼儿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掌握相应的分类方法,真正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能力,促进幼儿环保教育提质增效。
一、趣教趣学趣实践,垃圾分类趣味多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开展垃圾分类教学实践的主阵地,教师要立足当前环保工作的发展实际,以幼儿园现有资源为基础,建立起完善的幼儿环保教育体系,突出垃圾分类教育特色。教师要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类型的垃圾,学习简单的垃圾分类,让幼儿对“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有基本的认识,通过儿歌、口号、童谣等形式强化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环保儿歌的形式强化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譬如《垃圾分类歌》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教会幼儿怎样投放不同的垃圾:
大家一起来环保,
垃圾分类最重要,
可回收,丢蓝色,
有害垃圾丢红色,
厨余垃圾是绿色,
其它垃圾用灰色,
分类宝典要记牢。[ 歌谣引自网络,网址https://wenku.baidu.com/view/b8c77a13d4d8d15abf234e5d.html]
        教师要注重细节引导,如幼儿吃水果的时候有削的果皮或者剥下的香蕉皮,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幼儿:“小朋友知道水果皮属于哪类垃圾吗?”孩子们会猜测或说出自己认为的答案,无论对错,教师都要让孩子们大胆说,如果说的对可以给予鼓励和表扬,如果说错了,教师在及时纠正的同时,还要强调果皮属于厨余垃圾,从而加深幼儿对垃圾分类的印象,同时也不会感受环保教育枯燥乏味。
二、主题活动趣味化,环保教育落实处
        幼儿环保教育要突出系统性、针对性和切适性,符合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同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教师在垃圾分类趣味教学中,要突出“生活化”和“趣味化”两大特点,避免生硬空洞的理论灌输,让幼儿能够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实现环保意识向环保行为的过渡。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相应的主题游戏,通过主题游戏的形式避免环保教育中的“空、散、乱”的问题。
        例如在强化幼儿垃圾分类能力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垃圾宝宝要回家”的情境,分别搭起四个红黄蓝绿的垃圾箱,分别表示不同的垃圾回收类型,同时也是垃圾的“家”。幼儿则扮演投放垃圾的角色,每个孩子手里有不同的“垃圾”,(为了保护幼儿的卫生安全,“垃圾”都是教师和孩子们用废旧物品制作的,不会对孩子的健康和幼儿园卫生造成危害)需要找到正确的投放点。教师在垃圾箱后面配合幼儿完成垃圾分类游戏,活动片段如下:
幼1:“我的垃圾是香蕉皮,我要到厨余垃圾箱,厨余垃圾箱是绿色的。”
师:“宝宝你真棒,绿色的厨余垃圾箱欢迎你。”
幼2:“我的垃圾是小电池,小电池是可回收垃圾,我要找蓝色的垃圾箱。”
师:“等一等,等一等,宝宝再想想,小电池是什么垃圾呢?”
幼2:困惑的摇摇头。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想一想,电池属于哪类垃圾?”
幼(齐):“有害垃圾!”
师:“很好,那么有害垃圾要放在哪个垃圾箱?”
幼2:“红色的。”
师:“真棒,那你快点让垃圾宝宝回家吧!”
幼儿完成垃圾分投任务。
        主题式环保活动能够把幼儿生活中的场景和环保教育结合在一起,在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中,生活化主题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教师要从生活中发掘环保主题,并将这些主题设计成有趣的游戏的形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以此提高幼儿环保教育效果。
三、一日生活讲环保,垃圾分类少不了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契机,因为幼儿多习惯于形象思维,所以,在生活中讲环保、做环保,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开展环保教育,往往能够激发幼儿主动探究、主动实践的兴趣,在提高环保教育成效的同时,也有利于幼儿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的培养。环保教育要“见缝插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机会的进行,这样的形式往往比教师刻意开展环保教育课效果要好得多。
        譬如在孩子们午睡前,教师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些关于环保、垃圾分类的小故事,如《小鱼为什么要跳舞》、《垃圾箱四兄弟》、《转运车生气了》、《100岁的小电池》,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到垃圾分类不仅仅是把不同的垃圾分开,更是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四、信息技术开眼界,垃圾分类游戏化
        对于生活经验不足、理解能力有限的3-6岁儿童来说,环保教育有很强的抽象性,一些成人很容易理解的道理,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是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在环保教育中也是一样,所以教师要尽量减少理论性教育,更多的从生活化的教育主题入手,让孩子们切实体会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理解环保的重要意义。基于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拉近环保教育和生活实践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们在有趣有益的信息技术情境下理解并实施垃圾分类。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幼儿环保教育不再是停留在书面和口头上的教育任务,而是切切实实与幼儿的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不但能够丰富环保教育形式,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的良性竞争意识,从而使环保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实践,而且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情境安全系数高、内容丰富、资源广泛、趣味性强,所以在幼儿环保教育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五、幼儿变身讲解员,家园互动见成果
        幼儿环保教育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生活化教育”,而不是幼儿园阶段性教学项目中的一种,这就需要教师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将幼儿的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为,建立起从幼儿园到家庭进而辐射社会的环保教育机制,将垃圾分类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构建良好的家园互动体系,让幼儿家长参与到环保教育和垃圾分类行动中,真正实现意识理念到行为习惯的转化。
结语
        “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垃圾分类从娃娃教起”,在倡导环保教育和绿色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切实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环保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在生活中具备良好的环保能力。教师要避免硬性的理论灌输,而是要结合幼儿的年龄、行为、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设计活泼生动的环保教育游戏,倡导家园合作,让环保教育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幼儿正确的环保意识和规范的环保习惯,好的行为行为习惯一旦养成,能够还孩子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曾毅红.从幼儿到家庭的垃圾分类教育[J].福建教育,2019(33):12-13.
[2]汪爱芬.在“垃圾分类”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9):13+16.
[3]卓叶娇.浅谈幼儿“垃圾分类”环保主题活动[J].学苑教育,2018(13):78-79.
[4]陈丽婷.垃圾分类 变废为宝——浅议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的合理使用[J].考试周刊,2019(69):187.
[5]肖静华.促进幼儿对可回收垃圾的收集、分类和再使用[J].福建教育,2019(33):16-17.
本文系广东省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三位一体’开展幼儿环保教育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ZJYB079
作者简介:赵江(1970-06),女,汉族,籍贯:广东省湛江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幼儿园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