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课堂有效性且探且行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史少华
[导读] 面对中考的“失利者”

        史少华
        慈溪技师学院  
        【摘要】: 面对中考的“失利者”,职校的数学课堂不仅仅在于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而难上,更重要的是学生数学知识基础非常薄弱,不自信,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怎么样把这样的一堂课上好,能够有效的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肯听、要听、乐听、听懂的课,是我们老师要努力去思考去实践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数学课堂 、备课、教学设计、学情
        一直听到这样一句话“教师成长的前三年,是最关键的三年,是成长最快的三年”,自己从事教学工作也有10个年头了,从一开始上课的紧张、犯错,到现在能把握课堂这一路过来,让我发现了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也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慢慢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特别是在学校上过多次校级公开课,市级公开课,很多优秀的老师前辈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也让我对数学的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深的感悟。
一、充分的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职校的学生数学知识方面就比较薄弱,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的连贯知识点,这里讲一点,那里漏一点,学生还怎么可能会学到知识,我们的学生一旦听不懂了,发呆、睡觉,讲空话等不好的现象将会频频出现,不充分的备课会让你的课堂非常“凌乱”,学生听的云里雾里,碰到好点的学生,可能就会提出不少疑问,这个时候你的课堂教学不是在教学了,而是疲于解答学生的疑问,影响你上课的进度,影响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对以后这个班级的教学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充分的备课会让你把握好课堂,会让你越上越有自信,学生跟着你得思路,能够听懂一些或者更多,慢慢地学生会觉得自己还是能听懂,会去慢慢地听进去,对以后这个班的教学效果产生好的影响。
二、学情的把握
        做为一个教师,我认为我们第一件事情要做的不是把教材吃透,不是写出多么优秀的教案,第一件事情要做的是要去了解你所教班级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程度,了解他们对数学是否爱好,是否无所谓,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去了解学生能否听懂,什么程度的知识点他们能够接受,那么我想我们的课堂不会是一个活跃的课堂,肯定是一个沉闷的课堂,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的情况,去给这个班级的学情下一个盲目地定论,我觉得我们因为把握好大部分学生的情况,个别不懂得学生可以课后辅导,作业也可以分层布置,我记得我曾今带过的一个班级有这样一个学生,我第一次去上课的时候,这个学生就开始“要求”我,让我上课讲的能多简单就多简单,否则他就听不懂了,初中成绩只能考十几分,当时听到这个话,我并没有不高兴,反而让我觉得这个学生虽然成绩不好,至少可能还想学点进去,否则根本不会和老师讲这些,完全可以不用理会,后来这个学生可能成绩不是非常理想,但也不是很差,了解学生,这个话题有点老生常谈了,但真正要做到又谈何容易,这个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真正的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信息并加以分析,这一项“工程”是没有完工的期限,将是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三、数学概念理解“表面化”,不要太深入
        职校的学生对数学概念方面的知识点是非常薄弱的,基本上不怎么去理解,往往大部分的学生也选择忽视,讲解概念、定义方面的知识点的时候能用概念“表面”的字去理解尽量就用表面的意思的去理解,比方说“数列”,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就利用这个词的表面意思去理解,“数”就是数字,“列”就是排列,简单理解就是数字排成一列,那么数字怎么排成一列呢?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这就是数列的概念,再比如“向量”,也可以让学生从表面上去理解,“向”就是方向,“量”就是数量、大小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有方向有大小的量就是向量。“集合”,可以理解为“集”就是集中,“合”合在一起,那么什么东西集中合在一起呢?我们说把某些确定的研究对象集中起来合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就是集合。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点斜式方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由“一个点”和“斜率”组成的方程,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
四、课堂气氛带动
        很多职校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数学从小就听不懂,就不听,导致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所以在数学的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抬起头来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很难突破的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其实对社会上的新闻趣事非常感兴趣,一讲到这些信息,学生马上变得非常活跃,所以如果能够让这些新闻趣事,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来,可能这个课堂的气氛就会非常的活跃起来,知识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知识,特别是数学更加贴近生活,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教师也应该多看看社会新闻趣事,多留意一些素材,一些能够用到我们数学专业当中的素材,效果可能会非常惊人,这个事情也是我一直在关注、在努力去做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公开课《分数指数幂》,这堂课很多老师包括自己都认为很难上,上课前自认为备课很充分,思路很清晰,知识点也很连贯,脑海中也模拟了好几次,但那次公开课,一节课下来,我要将的内容没有讲完,直到铃声响了,我感觉这堂课离我预期的结果相差甚远,课后的评课当中指导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意见,最关键的就是我对学生的学情还是没有把握好,完全可以分成两堂课去讲解的知识点,在我的备课中我把他当做一堂课去上,我一味的追求自己备课本上的进度,完成自己的任务,却忽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这个班级是第一次上课,在上课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发现,这个班级的学生可能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方面比我预料的差别有点大,我的内心其实很快就生出了上课的进度可能要完不成了,到最后下课铃响了,还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没讲完,导致整堂课的效果就差了很多。
        课后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去上课的时候,尤其是这个班级的情况一点都不熟悉的时候,课堂40分钟的时间如何有效的把握,能不能在下课之前把教学计划安排的内容都能很顺利地讲完,不会出现过早结束课堂,导致学生没事情做,或者课堂教学还没有结束就下课了,导致这节课失败,怎么样去更好的把握好课堂,以下是个人的一点感想:
        对知识点的引入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也可以用具体的数学例子,让学生从简单、熟悉的内容入手,可以很顺利很自然的进入到新知识点的讲解。而我们的学生对除了课本内的知识以外的东西都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我们用学生感兴趣的例子作为引入,可能就能够很好的吸引我们的学生。
        在一次数学公开课上,和我同课异构的一位老师在引入的时候利用现实中的例子和图片,能够很好的吸引我们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头”,不管学生能不能听的懂,至少让学生能够先抬头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职高的教学对象是一批中考的“失利者”,特别是数学,他们对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目标模糊,对学习无所谓,面对这样的一批学生,怎么样让他们重新唤起自信心,唤起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一项庞大、艰难、持久的“工程”,我作为这项工程的其中一个实施者,也会一直努力的去实践,去研究,能够对这项工作作出一些微不足道的贡献。
参考文献:
张颖.直观教学中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探讨[J].成才之路,2017,(第3期)
钟红静.“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职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6,(第8期)
陈明春.提高职高教学管理策略初探[J].读与写(上旬刊),2015,(第12期) .
禹克娟.职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风,2010,(第19期)
杨迎冬.“豫.时.孙.摩”:朱德江老师的教学之道[J].江西教育,2013,(第3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