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荣通 王月
四川省仪陇县永乐中学校 637662
四川省仪陇县宏德中学校 637662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本文也将以高中生的成长为切入点,立足于数学课堂的设计,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解决的对策和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现状;解决对策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能力的延伸和拓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高中生来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具备探索的激情和自信心。
一、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教师的课堂提问重数量但轻质量。为了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通常会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虽然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但学生的回答也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考察,在表面上交流频繁,但本质上却并没有从问题中学到有用的东西。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疲于应付,并没有针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上。
其次,教师中提问而轻反馈,虽然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精心准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但学生真正回答的时候却并没有认真聆听他们的答案,经常把它们晾在一边。一些学生刚刚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就接住学生的话头继续进行讲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变,他们不能真正参与到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去,反而会对教师的自问自答过于依赖,盲目寻求答案和教师的帮助。
最后,重形式轻实效也是数学课堂显而易见的弊端。数学本身就是高度抽象的重点学科,抽象思维的比重是尤为明显的,但很多教师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并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上如同背书一般,让学生了解数学理论和概念,把笔记上列举出的问题全部抛给学生,并没有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往,不能有这个激发学生的思维。表面上来看,教师和学生的确通过问题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但却并没有发挥出实际的效果,这样就会大大降低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教师不仅讲的乏味,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十分辛苦。
二、分析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明确提问的方向和目标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要以教学纲要为参考,依照本节课的基本要求设计,主线明确目标清晰的问题,例如,教师要思考:要引入什么样的新课程?新旧知识之间应当如何联系?重点和难点之事要作何解释?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何促进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究?如何让学生尝试性进行总结和归纳?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尽可能剔除一些可有可无的问题,要让问题凸显出针对性和实际价值,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为课堂穿针引线,激发出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疑惑和不解,从而展开大胆探究和思考[1]。
(二)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即便是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具体来讲,教师要避免课堂内容过于浅薄,这样反而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他们无法真正被调动起积极性。同时,课堂内容应当符合重点,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应当纠缠特定的细枝末节,那样学生就不能拥有更为清晰的目标和方向。而且,教师需要控制好内容的难度,不能过于深奥,否则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恐惧情绪和畏难心理,如果内容过于空洞,更是会阻碍学生的思考。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教师要保证课堂内容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保证问题的出现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经验,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发展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到乐趣的同时也可以欣然接受挑战[2]。并且,教师应当为学生保留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反馈,当提出问题或者是抛出观点之后,要给学生适当的停顿,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反应空间,这样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还有,问题的设置应当坚持疏密相间的原则,要让学生循序渐进,有来有往。
(三)坚持分析个体差异
高中生是思维意识独立发展的个体,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是存在区别的,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刀切,而是要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和期待,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提出的问题要符合跳起来就可以摘果子的原则。也就是说,问题对应的答案,并不是让学生随口而出的,必须要让学生展开一定程度的思考和分析。并且,教师要坚持一视同仁,即便是要调动课堂氛围,也不能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优秀学生身上,而是要兼顾学困生自身的不足,帮助学宽生,逐步积累自信心,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四)及时进行启发和诱导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恰到好处的启发和诱导,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推动知识的内化吸收。也就是说,教师需要设计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沉浸在特定的氛围内,运用所学知识去应对挑战和困难。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在课堂结束之前,带领学生展开巩固和总结,向学生设计一些有利于他们进行推理的问题: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这节课的具体收获又如何?你们知道自己依旧存在哪些不足吗?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作出修改和调整。同时,教师必须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积极的让学生领悟数学的核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实现感性经验到理性经验的过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发散学生思维和视野的应有之策,也是引导学生展开独立分析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设问的引导,教学内容难度的调节,个体差异的分析,适当的点拨和启发这几个角度,论述了高中数学课堂改革的方法,充分结合了高中数学的基本特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卡着吉.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文渊(小学版), 2019, 000(005):334.
[2] 董琳琳.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青春岁月, 2019, 000(02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