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钟冬楠
[导读] 阅读教学是以审美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在引导学生审美的过程中
        钟冬楠
        四川省中江县太安镇中心学校  四川 中江  618100
        摘要:  阅读教学是以审美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在引导学生审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感受到作者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借以使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得到升华与提高。为达到阅读教学的这一最终目的,在此我谈一谈对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 小学  语文     阅读教学
        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儿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所关心的问题。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它是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之间一个关键衔接点。基础知识学得如何,学生的分析能力如何,全都在阅读中体现出来。阅读又为语文的综合运用——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阅读可以将我们引领进一个我们完全陌生的世界,分享作者的喜怒哀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和提高。为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比较重要。
        一、洼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顾名思义,是以读为主,倡导在读中理解文章真义。在日常工作中,应从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直以来,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一个难题,传统的方法是课上老师多讲、多举例,学生多记、多练、多背、多运用,然而收效甚微,这一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多读、多锻炼的机会。要使阅读教学充满生机,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渐进。
        1.学会倾听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这里的倾听,并不仅是听清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它的内涵意味是教师心里要真有学生,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并及时做出回应,开启学生的情感的闸门。学生的情感闸门旦打开,心理得到满足,就为后面的阅读教学做好了准备。
        2.大胆表达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难免在思考问题时存在片面性、错误性,因而学生往往怕自己说错而不敢发言。这时教师理应成为师生情感对话的引导者,而不是放任自流的旁观者,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教师给予公正的点评。
        3.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句话充分点出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在阅读中培养语感,理解文章。在平时的朗读指导中,教师的范读和评价尤为重要。及时给予学生公平的点评和鼓励,有利于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如在教学“待到雪化时”这句诗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大雪慢慢融化,青松露出苍翠的颜色、挺拔的身躯,然后让学生来读诗句,学生读的慢了一个比一个读得有感情。
        4.如果说读是让学生体验关,那么写就是让学生创造美让学生针对自己读的内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同桌或其他同学交流,这样学生都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地和同学们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美。让学生在写与交流的过程中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写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视界,增加了他们的知识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写作得到锻炼。
        二、正确处理个性阅读与文本的客观意义
        在语文教学和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鼓励或要求学生大胆思考,张扬个性,甚至在考试中,不少主观性试题,都会提到“言文成理即可”、“有道理即可”等,提倡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问题。这当然是件好事,但这得有个前提,应当在把握文本意的客观前提下,否则,就会把学生引人歧途。那该如何正确处理个性化阅读与文本客观意义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准确把握文本的客观意义。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经验等有限,对文本理解会出现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教师不能视若无物,甚至赞同认可,而应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正确的理解。
        对文本进行科学解读,要坚持求真的原则,可以参照写作的时代背景、写作意图等相关因素。比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产生为祖国不再挨打而发愤图强的决心。同时也增强了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第二,强调个性化阅读,但不等于就可以不顾文本的客观意义。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和作者对话与交流的过程。引领学生充分走近文本深处,用心去读、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倾听作者的声音,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语言,领悟其深层含义。
        三、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曾说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阅读教学就是我们对作者的文字进行感觉、欣赏、评析和判断的一个审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受到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教育。因此,阅读教学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想象力,引领学生在作者的意象世界中遨游,感受到阅读的愉快,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进行阅读。如:在教学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先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作者描绘的风景,再请一位美术功底好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并涂上颜色,很多同学都能看着图画说出句子的意思。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及人格的全面发展。
        审美的阅读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仍以《忆江南》为例,通过读、想象、说、画,学生可以分析得这是一利欢乐的情感。尔后,我将李贺的名诗“况是青春是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抄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反复吟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学生都能在反复吟诵、交流学习的基础上,说出“暮”、“乱”、“雨”上看出作者一种充满哀愁的悲伤。同样是描写花,但是,通过引领学生想象、推理,学生能感觉到作者不同的情感。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审美情趣有助于逻辑推理、分析能力培养,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觉地阅读,真切地感受到阅读是生活的需要,是我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体验到美,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畅游作者笔下的精彩世界。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得到净化提高,这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快乐学习,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