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妙
绍兴市元培中学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阅读和写作始终是检验学生文字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初中阶段的学生成长为切入点,立足于语文课堂的设计,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一课一得实施的意义,列举出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构建更加生动且高效的现代化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读写训练;一课一得;实践方法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教育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能力的发展和应用,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要尤为强调核心素养下一课一得在读写结合训练中的有效应用。
一、一课一得概述
一课一得具体就是教师一节课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内容进行重点的教学,使得学生可以有真正的学习收获。一课既可以是一个单独的课时,也可以是一篇课文,没有特殊的限定范围。同样的一得也不是限定学生在一节课上所收获的知识,可以扩展成为同一类的一个得,并不是说一节课只收获一个目标。
二、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分析学生的学情,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兼顾了不同类型的知识点,例如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作者简介,词语教学,写作方法,拓展训练等多个方面,但学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将以上这些元素融会贯通,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也恰好体现了教师的认知误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上,不能真正深度挖掘文章的内涵和本质。同时,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把握好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往往把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阅读技巧的训练上,但却并没有让学生从中积累充足的写作素材,没有让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精华来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在这种机械性的训练中产生极大的审美疲劳。
其次,部分教师并没有认真分析学生课堂的基本需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都尤为强烈,对于新事物的探知积极性是尤为明显的,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停留在理论知识背诵的层面上,那么学生的兴趣也会被极大的消磨,课堂的设计也无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无法适应学生的当前状态。同时,即便是部分教师设计出了优质课堂,但大多都是以应对教学检查为主,没有真正重视文本的核心价值,也无视课本的单元要求,无视学生接受的可能性,教师只是把课堂当作一人表演的舞台。
三、分析一课一得在初中语文读写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在其著作中指出,精神训练在国文教学中虽然十分重要,但技术方面的发展也是不能忽视的,必须要重视文字和运用能力的发展,若是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肩负在自己的肩膀上,那也并不十分必要。这也就说明,教师应当让语文成为学生生活的工具,要让学生利用好文中的各项元素,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然后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语文读写的有效结合。
一课一得的应用,能够让教师的讲授内容变得更加集中,显露出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特征,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在这一模式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文本内容,并与同学展开交流和探讨,从容的面对一项又一项的写作挑战[1]。同时,一课一得的应用也可以让学生从经典出发,总结出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凭借个例懂得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迁移运用,提高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这里,相较于理科来讲,语文知识并不是知识点与知识点的意义,必须要通过大量的积累,才能够学有所成,一课一得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加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四、分析一课一得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明确一课一得的主题
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确定出学生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提高内容设计的针对性和侧重性。在这里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一课一得当中的一作出大胆的取舍,合理的辨析,由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时候,这1单元分别介绍了四篇文章《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以上这几篇文章都是以描写特定的人物为主题的,重点突出的是人物生平的事迹和人物身上蕴含的品格和精神,作者也在文章中运用了多种类型的表达技巧。对此,教师就应当事先确定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究竟是什么,不能把所有的学习要点都在一个单元中传授给学生,那样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和压力,而且也会让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2]。也就是说,教师应当把单元教学的目标分散到不同的篇章中,让学生按部就班的依次分析人物的生平发展,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形象和精神,人物的社会背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懂得从多个角度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模仿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手法,总结成自己的知识,在后续的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引导学生总结感悟和思想
当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树立强烈的课时观念,要从众多的知识点中总结出学生应当得到的重点知识,文本说什么指的是思想情感,文本怎么说才真正体现出语文的本质味道。所以,教师应当回归到文本怎么说这一根本主题上,组织学生针对所要得到的内容,去体会,去感悟,去辨别并鉴赏,融会贯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把零碎的知识整合到一起,构建更加完善的框架和体系,从而推动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螺旋上升。例如,在学习《孙权劝学》,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凸显出学习的重要性的重点?孙权这一人物的行为和言论又展示出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出与这篇文章有关的影片或者是电视剧片段,给学生带来更加充足的视听体验,老师再结合播放内容给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和分析文本的写作技巧,在以后遇到类似的写作文章时,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写出更好的文章。
(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
一课一得并不意味着知识点的零碎传授,也不是信息的简单叠加,教师应当让学生懂得,每节课中的得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保证课文讲授凸显的知识重点,能够与前一个知识点之间存在关联,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巩固复习,又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好感。例如,在学习《木兰诗》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复习这一单元前面的《黄河颂》,让学生对比分析这两篇文章的写作相似之处,辨析其中的不同点,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意识,迅速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精神。而且,在讲解《黄河颂》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介绍基本的分析思路,先让学生明确写景的角度,指出文章中写景的重点,勾勒出文章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又抒发了何种情感。当学生分析完毕之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陈述进行总结和升华。而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与描写景物有关的文章,先让学生通过借鉴和模仿,逐步摸清自己的节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或者是词语,然后再联系自己生活的所见所感,成为作文写作的摆渡人,逐渐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一课一得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之策,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目标的确立,情感认知的激发,技巧的传授这三个角度,论述了一课一得应用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应当逐步引导学生展开知识的迁移运用。
参考文献:
[1] 董文婷.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读写结合"一课一得"初探[J]. 文学教育(下), 2019, 000(002):120-121.
[2] 钟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 小品文选刊:下, 2019, 000(009):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