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黄萌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教育改革的全方位推进
        黄萌
        正定县正定镇胜利街小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8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教育改革的全方位推进,传统文化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仍然过分注重对于教材知识的讲解,缺乏对课外知识或传统文化的渗透,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把握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对于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和丰富,从而弥补教学中存在的短板,实现对小学生的全面培养。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现状,其次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扩充学生知识储备的重要阶段,而学好语文科目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能力,培养起对美的感知能力。除此之外,小学语文课堂也是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之一,因此小学课堂在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字语言是小学课堂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深远持久、博大精深,集结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从现代教育的角度出发,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对于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也有着重要意义。此外,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丰富着中国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推动着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构建。但从现实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仍有部分教师忽略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没有将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主要问题也日渐凸显。其一,教师对于教育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小学生也难以避免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习。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甚至将成绩与个人能力想挂钩,造成了一部分不公平现象的发生。甚至受某些因素影响,部分教师存在“传统文化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这种错误思想,在课堂内容之外也不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补充,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自身学习和传统文化的联系[1]。其次,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不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也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因此从学生角度来讲理解运用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较大难度。从教材内容来看,小学生接触到的大部分是白话文,教材中古诗词和古文的占比较小,因此在接触诗词时学生也没有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帮助其加深理解。部分教师也由于自身专业素质水平有限,不能提供给学生系统深层的解答和教学,对传统文化体系了解不深,因此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程度并不高[2]。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扩充课外知识,丰富课堂内容
        教材是教师展开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但仅仅单一地、机械地讲授教材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应当主动扩充教材相关知识,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以拉近学生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能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教授古诗词《静夜思》时,可以首先讲解诗人在当时著作诗词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诗人创作诗词的心理活动,等到学生们充分理解掌握诗词内容后,趁热打铁,为学生介绍李白的其他诗作篇目,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加深理解古人深沉蕴藉的思乡之情。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了相应情景,让理解能力不佳的学生也能体会到诗文中蕴藏的深刻感情。教师要注意合理使用互联网及其他新兴技术,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提升课堂效率。
        (二)发掘文化价值,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内涵,教师需要从不同文章中挖掘出其中有教育意义的知识点并进行引申扩充,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感悟中华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提高其对于美的欣赏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乌鸦喝水片段的内容讲解,引导学生领悟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而要尽自己可能寻找办法克服困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从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遇到困难时不屈不挠的态度,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遇到困难时也要发挥这样的精神,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它。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的良好行为品德,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3]。
        (三)用传统民俗吸引学生注意
        传统文化在五千年发展历程中仍保有其生命力和活力,具有民族性和继承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寻找可以吸引学生兴趣的传统民俗,让传统文化在继承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例如在讲解《元日》这篇文章时,小学生在初步阅读时肯难理解其中含义,从而丧失对课堂兴趣。教师这时应把握住小学生好奇心重、互动性强的特点,以传统民俗为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从除夕节的由来开始讲解春节相关的神话故事和传说,将传统习俗渗透进这些故事之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小学生回去询问父母或查询资料找到其他民俗节日和节日习惯,在下节课上相互交流。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丰富其课余知识有重要作用,并在同时渗透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4]。
        三、结束语
        虽然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随处可见,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并没有得到提升,随着时间发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发展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小学语文课堂是传播文化的主要阵营,教师应当提高对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程度,重视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以促进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维持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的生命力。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静.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进展,2020,000(004):P.102-102.
[2]牟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9,000(019):45.
[3]蓝坤.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J].语文课内外,2019,000(012):69.
[4]聂国新.关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9,000(016):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