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刘翠华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刘翠华
        白沟新城仁和庄学校   河北保定   074004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人们意识到创新能力在社会和科学发展进步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因此,社会对于人创新思维的需求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标准。现阶段,我国教育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开始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语文课程作为小学生接触最早的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众多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课题。因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做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当前出现的问题
        1.1对目标不清晰
        在小学的教学中老师们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对其进行了一些实践和创新的策略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目前老师们不能很清楚地知道他们要教会学生所学会的知识具体要达到哪种水平。因此,不能很好地让学生们对语文阅读有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并达到教育的目标。
        1.2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在以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中,我们会发现老师们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们做语文阅读需要知道的知识点。这种简单机械的教学方式是不适用于现在国家对孩子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改变旧的教学方式,用更好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教导。
        2创新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大意义
        创新的本质是不受常规的影响,对于某一问题有独特的看法及全新的解释。传统教学过于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天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不知道为何学习却不得不学习。很多文章对小学生的要求都是背诵且默写,多数学生采取的是死记硬背,没有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及要求背诵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学生快速吸收课堂内容,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创新思维与传统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新”字,这个新字意味着打破传统的思想,一定程度上超越现有的认识及事物。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思维指的是学生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对某一知识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创造联想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要创造益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打破常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培养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措施
        3.1抓住创新精神教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的课文内容能体现创造精神,教师在备课时,要找出体现创新精神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紧扣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创新精神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例如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改变了传统的串讲法,逐段逐句地讲读,把教学重点和目标放在引导学生体会詹天佑的创造精神上,紧扣住詹天佑“杰出”的原因是因为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根据不同的山势,创造性地采用了不同的开凿隧道方法和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字形”铁路这一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詹天佑的伟大创造精神,提出“假如由你来主持修筑这样的铁路,你想出怎样的办法呢”,激发和唤起学生的创造热情。
        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兴趣是学生开始认识一切事物的源泉,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开展讲童趣故事、玩角色游戏、知识竞猜等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解《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内容,了解大概的故事情节,然后给学生分配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课本内容进行情景表演。学生刚开始表演难免很生疏,放不开自己,这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经过一番表演,相信学生会很快理解《守株待兔》的讽刺寓意,进行自我反省。如此,在活跃课堂气氛的时候,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得到培养。
        3.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学生创新的环境氛围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当学生在轻松、宽容、平等、信任的和谐教学气氛中学习时,学生学习热情最高,学习思维最活跃,进而促使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尊重学生提出的新奇问题,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支持学生别开生面的构思,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要尊重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要多表扬和鼓励,少批评和惩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有展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自己被重视的自豪感和获得成功的成就感,这样,主体意识得到了发展和增强。自我探索的实践机会越来越多,便激发了学生“想创新、爱创新”的热情,使学生创新思维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
        3.3构建讨论创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要使学生敢于“异想天开”,就要让学生在讨论探讨的环境中,通过相互讨论争议,打开学生思维的禁锢,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构建讨论式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讨论探讨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多想,善于质疑问难,大胆思考,勇于探讨。
        学会质疑是学会创新的关键,人在质疑一个问题的同时,大脑会高速运转,从而调动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抓机遇,随时随地让小学生的大脑处于高速运转态。例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将段落中重要句子罗列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信每个学生的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疑惑,对句子的疑惑,以及对文章主体大意的疑惑,这样小学生就会具备主动阅读的动力。教师要善于从小学生的好奇心出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3.4收集资料,在课外延伸中进行创新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开放教学观念,不仅仅要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同时还要开放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争取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依靠课本教材却又不受其约束制约。因此,阅读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之上,要将视点延伸到课外。首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资料搜集,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任务查询等方式从社会中搜集资料;其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搜集资料,例如背景资料等;最后,以口头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对资料进行口头整理。
        4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应高度重视,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芳.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析[J].才智,2019(27).
        [2]陈玉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