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建设浅谈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刘玉珍 陈思夷
[导读] 智慧图书馆是未来新型图书馆发展模式
        刘玉珍 陈思夷
        武警工程大学乌鲁木齐校区        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智慧图书馆是未来新型图书馆发展模式,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能实现广阔的互联以及共享,以人为本,进行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如何建设智慧图书馆是现在众多图书馆面临的问题,本文中就作者现有认知做一浅谈,大家可以共同探讨。
        “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习近平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说道。智慧图书馆是未来新型图书馆发展模式,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能实现广阔的互联以及共享,以人为本,进行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一个不受空间限制又同时能够被切实感知的一种概念,借助于云计算、智慧化设备通过物联网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读者和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研究与获取的自动化与便捷化方式,是实现智能化科学探究导航和专业学科知识服务为标志的图书馆存在形态 。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 人工智能  数据库建设  以人为本  智能索引
作者简介:
一、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
        1.智慧图书馆只注重信息技术。智慧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各建设主体应把握其本质,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智慧”现象。信息技术虽然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应当认识到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服务。所以在打造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应该是凭借智慧的方式,优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对待传统图书馆的特性及其功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其核心内容的提升。为读者提供更好、更快、更便捷的服务,而不是只关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形式改变。
        2.智慧图书馆馆员素质层次不齐。智慧图书馆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馆员需要专业知识及通力合作,这些变化正在逐步改变传统图书馆工作方式。注重图书馆基本职能的研究与发展,明确为读者服务理念,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馆员作为智慧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其最具有馆员作为智慧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其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但是由于目前图书馆馆员的选拔标准不尽相同,导致馆员素质参差不齐,馆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困难,同时在对馆员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上也会浪费组织时间和精力,对组织先进的学习工具也不能很好的把握; 其次,图书馆为实现自身的智慧化,对于图书馆的建筑风格以及面积更多的是使用智慧技术,现阶段大多数馆员对于信息科学技术了解并不深入,部分馆员甚至完全不知,这就为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与应用提出了很大的难题。另外,对于各个孤立的图书馆,馆际的沟通协作很大程度依靠馆员运用智慧的方式,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互连的图书馆。
二、智慧图书馆空间环境建设必要
        1.读者与图书馆关系更近
         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图书馆建设,使馆藏图书资源呈现给读者更加多元、人性的服务,借助智慧推送等,使读者与图书间的距离显著拉近,从走进图书馆变为“走近”图书资料,使读者既是图书资源的利用者,也成为扩大图书馆对外影响力的亲历者和推动者,增强图书馆对于读者的粘度。
        2.弥补管理人员的不足
         随着馆藏图书资源越来越多以及图书馆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短缺问题成为制约图书馆运营和管理的重要因素。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虚拟现实、数字化智慧图书馆。此外,通过开发智能图书馆App软件,构建掌上图书馆,实现智慧图书馆的“可移动”化,在智能手机中下载相关软件,即可享受与现实图书馆提供相似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弥补人才短缺难题。
        3.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建立在虚拟现实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以及可移动掌上图书馆等类型基础上的智慧图书馆,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读者享受的图书借阅、阅览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利用智能图书馆App软件,将馆藏特色资源定期推送给读者,并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或阅读图书的汇总分析,为读者提供精准又个性化服务。


        4.拓宽图书资源供给渠道
         传统模式下的图书馆服务,需要读者走进图书馆,且在浩瀚的图书资料中查询到其所需的图书并非易事。而智慧图书馆建设,积极应用信息识别、智能检索、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能够为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图书资源服务,让读者拥有更多的图书利用查询选择权。
三、智慧化图书馆建设浅谈
        1.全馆资源的无感借阅
        用户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等身份验证方式出入图书馆门禁闸机系统,无障碍地在图书馆所有场所使用图书馆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等所有馆藏资源及服务。人脸识别技术与RFID等图书识别技术的结合,实现用户只需携带图书出入闸机就可以完成借还书手续,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自动收到借还信息变动通知。
        2.数据库资源建设与服务
        目前数据库建设技术日趋完善,由于数据库所收录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研究内容的时效性优于纸质图书,读者对于数据库的使用率和依赖性也逐渐加深,建设智慧图书馆,数据库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之一。智慧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应该在保证知识覆盖面完备的前提下,做好各学科资源的融合与精细加工,挖掘数字资源之间的联系,构建和完善一键检索系统,让用户可以实现无障碍资源共享,追求资源利用最大化,提升知识传播和推广的效率。
        3.人工智能机器人服务
        近年来,人工智能研发的热潮越来越高,成为世界上高新尖的热门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过程进行模拟,但是凭其自身的存储能力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实现人脑不能胜任的工作。比如,图书馆存储着世界上最庞大的数字资源,包括有世界各种语言,一个自然人很难掌握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但是智能机器人可以做到,当读者输入一种语言的检索关键词,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检索所有语言的相关数据资源并以读者输入的语言种类输出;凭借智能机器人的存储能力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加上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技术,智能机器人可以对每一位读者的习惯和偏好进行分析、存储和更新,并有针对性的提供读者所需信息资源,这些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很难实现的服务。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逐渐成熟,智慧图书馆引入智能机器人服务是必然的趋势。
        4.人员队伍建设。
         智慧图书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要想更好的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就需要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养,积极引导他们树立读者至上的良好服务理念,并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同时,充分调动他们对图书馆工作的热情,让图书馆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加强智慧化设备运用及相关业务的培训,努力为读者创建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通过健康和谐的氛围及现代化的阅读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为,真正发挥出新时代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价值。
四、结束语
        智慧图书馆建设应专注于“为图书馆赋能”,引导图书馆建设从“以资源为中心”的资源整合能力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创新能力转型,具体抓好“两平台一空间”建设,即以数据为核心的资源融合平台建设、以读者为中心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以信息产品为主导的文化空间建设。图书馆智慧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依赖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对其模式和应用进行有效探索。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基础设施改造过程对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影响,利用好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搭建更为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专业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分析[J] 张 曼 中国有线电视2020年06期 第650-653
2.浅析智慧图书馆建设[J]        张 芳 陈先化 胡冬梅  兰台内外  2019.11 66-67页
3.智慧图书馆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王明辉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0 年第 2 期  35-39页
4.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若干思考  宋 敏 兰台内外  2020.1 下  74-75 页
作者简介:
1.刘玉珍,女,汉族,馆员,技术九级,出生于1981年12月,管理学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图书馆学文献信息资源方面研究。
2.陈思夷,男,汉族,助理馆员,出生于1995年1月,理学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数字化图书馆方面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