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先华 张涛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山东济南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要也从保障性的经济资助需要转向发展性资助的需要上来。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现状,阐述了发展性资助育人的重要意义,并探究了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发展性资助 育人体系
随着国家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的出台,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基本建立起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生活补助、助学贷款、开通“绿色通道”等多元化的物质经济保障体系,使得学生能够安心在校学习,解决了学生经济生活的后顾之忧,确保了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如何在保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经济资助的同时,创新资助模式,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从“扶困”到“扶智”,使贫困学生真正在生活、精神、能力三个层面“脱贫”,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创新发展的重大课题,而发展性资助模式是解决这一重大课题的有力途径。
一、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现状分析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凸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对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家庭经济环境被贴上了这个标签。经调查,高职院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性格较外向,善于人际交往,这也使得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更为特殊,他们在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缺乏自信,不能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相处关系,这也更加增加了自己的挫败感和自卑感而不再与其他同学交往,从而生活在自己所营造的安全世界里,他们对于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其他困难问题,也因长期压抑、不自信,逃避现实而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敏感多疑,在心理上产生了较强的防御行为,周围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刺激他们到负面情绪爆发。还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少感恩和诚信意识,存在“我贫困我应当受助”的思想,认为获得资助是理所应当,缺少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的感恩意识,缺乏努力学习、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更有少数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毕业后不但不感恩国家,还出现诚信缺失欠还助学贷款。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用人单位为了能够在行业竞争中更胜一筹,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在招聘的时候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招聘更加重视其职业能力。然而,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因为受职业能力提升渠道和提升成本的限制,再加上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职业能力欠缺,影响了其就业。然而,很多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条件使其没有机会培育自己特长,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是多偏重于应试教育,进入高职院校后便失去方向感,将学业成绩作为自己唯一的学习奋斗目标而缺乏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的锻炼。
(三)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科学性不足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高职院校实施各类资助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高职院校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级认定管理办法,三级认定分别是班级民主评议、院(系)评审、和学校学生资助领导小组的评审。班级民主评议小组是最基础和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班级民主评议小组成员一般为班干部和普通学生代表按要求比例组成,评议的时候往往和谁关系好就给谁打的分数高,讲人情,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性。
二、高职院校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的意义
作为一种新兴的资助模式,发展性资助,尽管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但其具有共同的认识就是发展性资助是对旧有学生资助模式的补充和完善,是在保障学生经济物质基础之上,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能力与沟通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发展性资助不再是单纯的经济资助,而是转变了资助方式,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为他们创造和提供相应平台、机会与条件,从而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健康成长成才的愿望。发展性资助育人模式有利于将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符合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构建路径探析
(一)以“爱心传递”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多元化培养感恩意识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资助育人作用,展现资助育人成效,培养受助学生的爱心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爱心传递”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从“受助”到“助人”的实践,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服务社会意识和责任担当。通过开展此类活动,使他们走出去,锻炼与人沟通交往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活动结束后,学校评选出“爱心传递”之星和“三下乡”社会实践能手等,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榜样性的宣传,并给予他们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从而促进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其中。
(二)通过讲座、主题班会、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要通过大力推进诚信教育、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珍爱信用、理性消费,提高学生征信意识、金融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荣辱观、价值观,加强领导,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通过举办图片展、知识竞赛、舞台剧、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评选诚信自强之星等,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积极营造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发展性资助有关职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资助体系。以活动、团队项目申报或个人申请资助等形式开展,主要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视野拓展与培训、考取技能证书、专升本、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授权等。主要由项目项目类别、申请原则、申请条件、申报程序、申报时间、经费保障等六个部分组成。
1、 项目类别
创新创业类、视野拓展与培训、职业技能证书类、专升本、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授权
2、申请原则
(1)创新创业类申报项目应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获奖同学给予奖励。
(2)个人项目申请应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收到专升本录取通知、收到入伍通知书、论文出刊、取得专利证书后进行申请。
3、申请条件
(1)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或团队均可申请。
(2)发表论文和申请发明专利应为第一作者或者独立作者。
4、申报程序
(1)申请者需填写《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性资助项目申请表》;
(2)各院(系)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评定;
(3)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审核并报院领导审批;
(4)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备案并开展学生申报项目的统计、材料汇总及奖励金的发放等工作;
5、申报时间
(1)创新创业类、视野拓展与培训类项目的申报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申报即可。
(2)职业资格证书、专升本、征兵入伍、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授权等个人项目可由高职院校结合本校情况规定时间内集中报送。
6、经费保障
高职院校按照国家文件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学生资助经费,提取的学生资助经费为发展性资助的经费支出作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清.发展性学生资助理念的内涵探析与理论归宿[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5):163-165.
[2] 杨大伟.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发展性资助体系研究 [J].中国市场,2017(3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