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艳1 李华东2
1.云南楚雄永仁县永兴中心小学灰坝小学 651400 2.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 675000
摘要:葫芦笙是云南的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乐器。云南处于西南地区,聪明能干的人们通过就地取材创造出竹管乐器——葫芦笙。葫芦笙有其独特的音色,每当节假日或者婚丧嫁娶的时候,村民们用葫芦笙等乐器进行演奏,表达欢快、喜悦、悲伤等心情。很受群众欢迎,并得以广泛流传。
关键词:葫芦笙、传承、保护
云南的少数民族特别多,有彝族、白族、拉祜族等等,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乐器,同时又和其他民族的乐器相融,形成一个民族能演奏几种乐器或者一件乐器被几个民族演奏的现象。葫芦笙是吹奏乐器,演奏时,根据葫芦笙乐曲旋律的特点,能吹出不同的音乐效果葫芦笙优美的音色和独特的外形,吸引了很多音乐爱好者的注意,也在民族乐器中获得了较高的认可。
一、葫芦笙的形制特点
(一)、葫芦笙的制作材料具有局限性
葫芦笙是一种民间吹奏乐器,多在少数民族地区使用,主要制作材料是干的空心葫芦和竹管,加辅助材料包括簧片、吹嘴、蜂蜡(固定所用),以及调音所用的铅。葫芦可大可小、竹管也可粗可细,制作者将葫芦、竹管以及其他辅助材料按照特定的音高音律组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葫芦笙。制作葫芦笙选材有以下几点:要选择好看、熟透了的葫芦,并用工具将葫芦掏空,挂在阴凉干燥通风处晾干,防止霉变影响使用。二要将竹管晾干,竹子要选择农历腊月间立春以前的,在立春以后才砍回来的竹子容易遭虫蛀,制作出来的葫芦笙音质差、美观度差,影响使用效果。三要收集固定簧片和笙管的蜂蜡,蜂蜡在深山中能找到,也可以找通过购买获得,要观察蜂蜡的质量,如果蜂蜡的残渣多,蜂蜡的粘性质量就差,就会影响密封的效果,进而影响音质。这三种材料对制作葫芦笙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随时取材、随时制作,制作数量还受当年雨水量、气候、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如雨水少的年份葫芦收成不好,对葫芦材质选择也相对较小。
(二)、葫芦笙的手工制作工艺
葫芦笙的民间制作工艺还是手工传统的状态,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刀和铁棍,砍柴的刀用来砍竹子和削竹管,细小的尖刀用来削簧片,铁棍用来烙葫芦身上的孔,方便插入竹管。民间制作葫芦笙的标准书本上没有详细的记载,全靠老一辈人的经验传授给制作人,制作者通过外观来辨别外型是否美观,通过耳朵来的听辨葫芦笙音质质量。葫芦大小、竹管长短、在葫芦上开的孔的直径、孔与孔之间的距离、簧片的宽窄等等,主要靠制作者制作的经验来控制,葫芦笙的音准也是制作者依据自身对音乐的感知度来确定的。这样就对制作者有较高的较稳定的音高感要求,制作出来的葫芦笙才会有灵气,吹奏的音乐才会有灵魂。也因为这些原因,葫芦笙制作的口授相传,一代一代相传下来,对制作人要求也相当严格。
(三)、葫芦笙的演奏
葫芦笙演奏时,双手抱住,手指按孔。葫芦笙的每根笙管,均能发出高低不同的两个音,音程为小二度、大二度或小三度关系。用手指按住笙管上的音孔,吹奏发出声音,发出高音,用手指堵住笙底部的管口,吹奏发出低音。一只葫芦笙有五、六或八根笙管,能发出十、十二或十六个音。五管葫芦笙的音列为: 第一管bb、c1,第二管be1、f1,第三管f1、g1,第四管ba1、b1,第 五管bb1、c2。八管葫芦笙的音列为:a1、#a1,b1、#c2,#c2、d2,#d2、f2,e2、f2,f2、g2,g2、a2,g2、#a2。其指法,以五管葫芦笙为例,左手拇指按第二管上孔,食指按第一管上孔,无名指按第三、四管上孔,右手食指按第五管上孔,拇指兼按笙斗下方各管底孔。六管或七管葫芦笙,右手食指按最末一管上孔,中指按第五或第六管上孔。吹、吸皆可发音。葫芦笙管上按孔的发音,多用于吹奏旋律或奏出双音、三音或四音和音与和弦,所演奏的曲调,多是五声音阶,并可移调演奏。用手指在笙管底端管口上轻轻移动,可以奏出轻微而圆润的装饰性滑音,用以衬托旋律或奏出固定的节奏。传统葫芦笙,音色各异。高音笙清脆明亮;中音笙圆润柔和;低音笙浑厚低沉。音域较窄,实用音域为一个八度。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经常一边跳一边演奏,有时也和笛子、大、小三弦配合演奏。所奏乐曲,有的是歌舞曲,用于节日和喜庆,比较轻快活泼、节奏鲜明。比如在彝族地区,葫芦笙是“踏歌”、“打歌”是“葫芦笙舞”的伴奏乐器。“踏歌”是群众性的娱乐活动,清人桂馥《滇游续笔》中载:“夷俗男女相会,一人吹笛,一人吹葫芦笙,数十人环绕踏地而歌,谓之踏歌 。”时至今日,这种歌舞在彝族地区仍很流行。“葫芦笙舞”是吹奏葫芦笙领舞的群众性民间歌舞,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流行。聚居在金沙江畔的彝族人民,每逢春节拜年、迎送宾客、尝新米、举行开秧门仪式、喜庆婚嫁或男女恋爱等场合,都要吹奏葫芦笙,所奏的乐曲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传统乐曲有《迎亲调》、《送亲调》、《串姑娘调》、《过山调》、《放羊调》、《赶街调》、《过年调》、《摆饭调》、《打歌调》和《舞曲》等。 拉祜族的葫芦笙,音色清脆悠扬,是拉祜族青年喜爱的乐器之一,他们随身携带,走到哪里吹到哪里,并经常为“葫芦笙舞”伴奏,表演时,男女青年手拉手、围成圆圈,可以从夜晚一直跳到天明。佤族的葫芦笙,在乐曲中很少使用管底发出的低音。能歌善舞的僳僳族人民,使用的葫芦笙和彝族的几乎一样,所演奏的乐曲和用葫芦笙伴奏的舞蹈,也和彝族的基本相同。
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音乐工作者,对传统的葫芦笙进行了改革 ,研制出十管葫芦笙,笙斗也改为木制 ,笙管上增加了共鸣管,它的特点是音域从a—f2,扩展了将近两个八度,增大了音量,可以转调,适用于独奏、乐队合奏或歌舞伴奏。目前,这种葫芦笙已在彝族乐队中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改良效果。演奏时口含住吹嘴,用双手捧住葫芦,通过手指按住葫芦笙上方竹管的孔和葫芦底端的孔,控制葫芦笙的发出声音。
二、葫芦笙的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葫芦笙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中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因各种原因,民间制作、吹奏葫芦笙的人渐渐减少,葫芦笙音乐也将曲高和寡,面对此种状况,我们需要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传承和保护这件乐器。
(一)、在制作方面,尝试多方选材替代传统的材质,优化制作工艺
一是挖掘新的葫芦笙制作的材料,传统的葫芦笙制作选用的竹子需要提前一年砍了晾干,葫芦也要头一年采收晾干,如果之前没有准备,制作葫芦笙就没有原材料,市场上也难以买到。在现代科技发达的条件下,应用科学技术,可尝试寻制作找葫芦笙材料的替代品,让其不受原材料的限制、不受季节的影响,规模化生产,优化葫芦笙的材质;二是优化葫芦笙的制作工艺,民间葫芦笙制作全凭经验,但是经验的丰富的制作人越来越少,能制作出造型美观、音色、音准准确的葫芦笙制作人不多,这样难免会形成音色各异、质量好坏混杂的葫芦笙。久而久之,经典的葫芦笙制作工艺失传,音色、音准准确的葫也越来越少。要让葫芦笙乐器传承下去,只有组织一批专门的队伍来研究葫芦笙的制作工艺,将传统的制作方式优化提升,对葫芦笙进行规模化生产,使其生产出经济效益,让葫芦笙保证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量化生产并能得到推广。
(二)、发挥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模式保护传承葫芦笙乐器。
民间工艺是人类生活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政府有责任对濒临失传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民间也有责任和义务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一是要大力宣传这些民间乐器。无论是政府部门的重要场合还是在学校,甚至是人民群众日常活动的场所,都要大力宣传。要让人民群众都知道传承葫芦笙乐器的意义,保护民族乐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树立起我们有这样的民族乐器,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民族自豪感的体现;二是政府要保护老艺人。老艺人掌握了葫芦笙制作的关键技术和演奏技巧,以及非常多的葫芦笙曲目。老艺人一旦老去,我们将面临着技术不精、技巧不熟、曲谱不全的状况。对传承葫芦笙文化有重要贡献的老艺人,政府应将其列入传承人名录,并出资为其提供传承葫芦笙文化必要的场所开展传承活动,培养人才。在传承活动过程中,贡献突出的老艺人给与适当的奖励,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让老艺人对传承工作更有信心、更有动力;三是政府应定期组织葫芦笙技能大赛,倡导大家保护和传承葫芦笙。为了使葫芦笙的制作、吹奏得以传承,政府应当在每年少数民族的节日里组织当地的村民或者国内外的葫芦笙爱好者参与比赛,搭建葫芦笙的传承平台。比赛的范围围绕葫芦笙的相关知识抢答、葫芦笙的制作技巧、葫芦笙的吹奏方法、葫芦笙的吹奏技巧、葫芦笙的曲目等等一系列内容开展比赛活动。比赛结束后,对获奖者应当给与奖励,鼓励人们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葫芦笙的相关知识。通过比赛活动,让大家知道葫芦笙、学习制作葫芦笙、学习吹奏葫芦笙,形成一种葫芦笙的传承之风;四是将葫芦笙融入日常生活,在每个地方,都会有很多搞文艺演出的业余群体,一些中老年人用自己喜欢的乐器在他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表演,他们也是文艺的传播者,倡导这些中老年人学习吹奏葫芦笙,让葫芦笙乐器在这些群体中推广。在歌舞打跳的场景中,也可以把葫芦笙乐器融入这个群体中,跳舞的人学会了葫芦笙舞、围观的人也慢慢学会了这种表演,这对传承葫芦笙音乐文化也是有益的。很多农村地区的婚丧节庆也有表演歌舞的传统,倡导村民们充分发挥民间音乐的优势,在节日吹奏葫芦笙音乐、跳葫芦笙舞,把传承葫芦笙乐器作为一种义务和责任。
(三)、推广葫芦笙文化的价值
一是利用网络平台宣传葫芦笙文化,提升经济价值。如利用淘宝、微信、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出售葫芦笙乐器、发行制作葫芦笙曲目专辑,让少数民族地区的葫芦笙文化能在全国及全世界范围内传播。通过出售葫芦笙乐器及曲目专辑,让传承葫芦笙文化的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二是在本地区的旅游景点大力宣传葫芦笙音乐文化,提升民族文化价值。在景区固定的时段开展葫芦笙相关音乐的演出活动,将游客吸引入民俗文化中。在景区购买门票的旅客,可以抽奖搞活动赠送葫芦笙乐器,让旅游的游客感受到葫芦笙音乐文化,将葫芦笙音乐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再有,将一些美食做成葫芦笙的形状,吸引更多人的注意,让其了解葫芦笙、喜欢葫芦笙、学习吹奏葫芦笙;三是当地政府部门把葫芦笙音乐文化融入到社交礼仪之中,提升传播价值,各级政府部门,每年都会接待来自各个地区调研、交流、座谈的人员,将葫芦笙乐器的形状做成精美的小礼品,交流座谈结束后赠送一份葫芦笙形状的小礼品作纪念。让各地来交流学习的人员了解、知道葫芦笙乐器,让他们产生学习葫芦笙的欲望,将葫芦笙音乐文化传播出去;四是组建葫芦笙文化研究机构,提升葫芦笙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葫芦笙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应当组建专门的人员对葫芦笙文化进行了搜集整理,并对搜集整理的东西进行归档,以便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查阅葫芦笙的相关文献。包括:收录葫芦笙作品,并为每件作品标记制作时间、制作的艺人;记录制作的工艺,每道工序的详细制作步骤以及每道工序应达到何种标准,文字记录还要加以视频采录的方式记载,方便以后的人学习查询;记录葫芦笙曲目的曲谱,以防失传;记录葫芦笙舞的表演以及葫芦笙的吹奏技巧等等。对于需要了解和学习的人员,机构的工作人员负责提供查询、解说等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晓炜 浅谈马游彝族葫芦笙音乐及其文化特征【J】 民间音乐2018(5):38-41;
2.李青 普洱彝族葫芦笙【J】民间音乐2014(5):50;
3.代琳娜 云南“两姚”彝族葫芦笙舞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J】楚雄师范学报 2014(1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