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济宁市任城区安居第一中学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学校输出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身体强壮,德才兼备,更需要有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伴随经济、科技的发展,国内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也逐步深入,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一个教育课题。 但是,由于农村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速度之间存在差异,加之部分农村中学生同伴群体之间和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导致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发展问题。本文将从心理学背景下浅谈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
关键词:心理学;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随着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变得严重。中学生在校存在各种不良现象,不受控制、越轨的行为时有发生。原因虽多,但与中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生活环境,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心理学研究机构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快乐地生活、与人合作、互相帮助、相处,使他们的心理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即积极向上。农村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生理方面较小学阶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方面发展尚不完善。这个时期是他们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问题多发的时期。笔者通过对农村中学生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帮助学生调整情绪和保持心理健康的相应措施,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树立远大目标,发挥潜能,成为栋梁之才[2]。
一、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
家庭对一个人形成的性格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家庭是人成年独立前一直生活的环境,接受着监护人教育和耳濡目染的影响,不和谐的家庭能够直接影响孩子负面性格的形成,造成不好的情绪并且留有心理阴影。有据可查的是,父母容易吵架、父母离异、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等造成家庭生活无序的现象或行为,是使得孩子性格自卑、暴力的导火索。显而易见的是,农村中学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的群体。
(二)学校
作为一名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为农村学校发展参差不齐,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或多或少会对学生造成有一定的心理影响。此外,现在的中学教育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游荡,学生自己也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融入这样的环境,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封闭自己。如果事情继续这样发展,就会形成孤独的性格,导致心理问题[3]。
(三)社会
农村中学生为不可忽视的群体,应该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人们对农村中学生缺乏足够的了解,再加上农村中学生自身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农村中学生在社会上不受青睐,农村中学生在许多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歧视,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此外,对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农村中学生,充斥在校园的一些不良风气对他们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很多农村中学生思想扭曲,从而走入歧途。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高农村中学生综合素质
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就不可能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心理素质良好的农村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有效促进其他素质的提高。因此,对农村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提高农村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4]。
(二)促进农村中学教育发展
在农村中学开展教育,一方面要努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学习可以使其成为人才,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类终身受益的财富。另外,还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调节学习的心理压力。做好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同时,对农村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农村学校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率
(一)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对贫困的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生活的勇气,相信自己能行;对于那些脾气暴躁的学生,你可以平和沟通,和他们一起冷静下来,培养他们的韧性。
(二)教授心理健康的常识,如怎样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如何与他人沟通等,如何学会自我调节。
(三)通过实际测试巩固,设置一些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场景,让学生沉浸在场景中,然后让他们尝试解决,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社会环境,其心理素质的培养也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管理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的体系
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提升教师教育能力。教师在学生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学校可采用“专家指导、课题组成员讨论、全体教师分组培训、自学研究”等多种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
(二)学校在加强师德研究的同时,对教师的言行也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并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一方面促进教师心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防止因教师的不当行为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5]。
(三)重视教师专业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他们在轻松、活泼、活泼的气氛中获取知识,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结语: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条很长的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地方,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部分。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手段使全体教师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发展心理健康。同时,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个地方,家长要更加关注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为学生提供成长并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全社会重视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形成社会关注、学校与家庭参与的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促进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冬雪.浅谈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价值[J].心理月刊,2021,16(16):214-215.
[2]葛伟丽.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调适[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4):59-61.
[3]林艺勤.当前农村贫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1(44):1-2.
[4]李倩.浅谈更好地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9):6-7.
[5]姜韬,王亭.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