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阳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有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产教融合的深度、广度还不够,在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不足,行业企业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政府的主导、院校的主体作用还未真正发挥。因此,本文基于价值链推进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探讨,对于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价值链;产教融合;深度;动力机制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企业行业对高技术高技能人才需求更
趋紧迫,这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建立各级政府、行业、企业、
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制度创新平台”。这一纲领性政策文件虽为我国深
化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指明了方向,但实际上高校和企业的合
作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不够稳固、不够高效,校企两者之间的合作还只停留
在局部、表面或短期的合作行为。因此,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结合运
用价值链理论构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动力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基于价值链的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理论与结合点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
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
无处不在的,共同创造价值的理念对所有企业都适用,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
动都会对企业最 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只有强化整个价值链的增值,
才能提高和激发整个价值链各方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无论从传统的价值链理论还是发展后的价值链理论中,校企双方都可以从价值链中找到产教深度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因此,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点在于企业与职业 院校如何融入“价值链”这一动力机制,并且通过“价值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其具有人力和知识密集型的基因,在人才培养和输送 、知识管理和创新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在“工匠”技能培养和技术创新、产品改新和研发上存在较大缺陷,职业院校如要弥补这一缺陷就需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行业企业在“工匠”技能培养和技术创新、
产品更新和资金研发上有较大优势,其不足的地方就表现在职业院校的优势上,
企业在产教融合上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还能通过服务外包,不仅给企业和学校创
造价值,也为企业提供岗位需求相吻合的高技能人才的途径。再次,在推动产教融合过程中仅有职业院校和企业行业基于自身的需要,通过各取所需参与的产教融合还是会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没有政府参与的产教融合仍然会受到制约。各级政府的主要政绩既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是各项政策的制定者和产业的推动者,因此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必须承担起主导的作用。只有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和运行机制,才能深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使产教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以其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各级政府的作用是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都无法替代的,政府通过实现价值需求来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了价值链的作用。政府、职业院校与企业植入价值链辅助环节实行产教深度融合,即能形成优势的互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2 我国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分析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一些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有一些表层的探索,但是融合的深度、广度还不够,企业如何从办学的参与者真正转变为办学主体,“合”而不“融”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2.1 政府宏观调控不够,缺乏顶层设计主导机制
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培养人才的方式已经引起了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推动了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发展。然而,企业行业、职业院校分属于上级的不同管理部门,缺乏统一协调的运行机制,加上政府在产教融合方面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等宏观调控的制度设计和可操作性细则,各自为政的运行体制,使“产教融合”停留在浅层次、低水平的发展状态。一是财政资金难以保障。在产教融合中,由于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建设、实训资源建设、教师培训、企业技术人员指导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企业在产教融中因短期内很难见到效益,难以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展产教深度合作。这就需要政府给与财政资金支持,来保障产教深度推进,但政府部门暂时还没有设立产教融合的专项资金,产教融合资金难以保障。二是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由于产教融合涉及到两个主体即职业院校和企业,政府出台产教融合的政策比较宏观,对办学各方主体的责、权、利等方面细则规定不明确,政府的协调和监督职能欠到位,所以合作的层次、深度不够。三是政府制定的政策前瞻性和适时性欠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数字经济占比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产业转型变革的频率,政府在制定产教融合推进的政策时难免具有局限,缺乏前瞻性。政府出台政策后,需要几年时间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经济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政策不能及时变更,政策的滞后也影响产教深度融合的推进。
2.2 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长期稳定机制
行业企业在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方面的运行机制和办学方略还不健全,积极性不高。
企业的目标通常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人才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行业企业在产教融合中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备用于开展实训课,还要选派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学生的教学,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因此相对于参与产教融合,行业企业更愿意把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用于对自己员工的培养上合增加人才的吸引力上面,这更有利于企业行业的持续发展。所以行业企业在产教融合上还没有形成长期的运行机制。
2.3 职业院校主动意识不强,缺乏合理的运行机制
通过产教融合来提升职业院校科研能力、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已 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仍缺乏合理的运行机制,主动意识不强。一是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聚集、专业齐全,科研基础条件好,在产教融合方面理应成为服务区域经济人才培养的支撑,但受到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约束,以及评价体系中未能突出对于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评价,导致职业院校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需求的衔接度低。二是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着专业链不能有效对接区域产业链,导致专业建设支撑区域产业发展能力低,使产教融合度偏低。三是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转型升级对于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校企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交叉融合。
2.4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衔接不够,缺乏深度的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在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等与服务地方区域产业的需求衔接不够。首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在强调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企业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存在差距。其次,产教融合要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具备“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实际上教师实践操作能力还不适应产教融合的教学要求,仍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再次,深度的产教融合要求高职院校需要一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熟悉管理知识的管理队伍,来制定和执行产教融合所涉及的制度、运营、风险防控等管控,但目前高职院校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还缺乏优秀的管理队伍。
3 我国职业院校基于价值链与产教深度融合动力机制构建
3.1 建立互利共赢的产教深度融合的保障机制
推进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必须建立能满足合作各方利益诉求为宗旨的体制机制,来保障产教深度融合参与各方的共同利益和发展目标,这样才能使产教深度融合保持长期合作,也能在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保障机制,以增强合作的延续性。一是职业院校要提供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保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必须紧贴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要突出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要提升办学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产教深度融合提供创新平台,使产教深度融合得以长期发展;二是要重视和加强产教融合资源整合保障。要充分利用职教集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行业、企业和学校资源要素整合,参与各方要全力支持,制定产教深度融合合作机制,保障各方资源要素为共同设置专业、教学观和培养人才服务。只有建立产教融合长效保障机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
3.2 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形成产教融合的合力机制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需要政、校、行、企各方通力合作,要在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方针下,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联盟,既注重政策的时效性和配套性,又注重部门联动性和可操作性,健全联动合理机制。
一要注重政策的配套性和时效性。政府部门要根据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发布系列相关政策,对推进产教融合提出指导性意见,并作出具体的部署,同时,在政策措施上要强化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行业企业的支撑能力。二要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项政策要切合实际,从宏观领域到微观领域,政策和措施的操作性要增强。三要推动产教融合的执行力。政府主管部门要通过制定评价机制,对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进行考评,奖勤罚劣,促使产教融合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由创新性。
3.3 通过校企价值交换实现产教融合的互动机制
产教深度融合推动已经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经费投入不足,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等问题。一要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
企业行业与院校要建立合作共赢机制,一方面企业行业要通过自身价值链调动可利用的资源,全面协助提升院校办学水平。另一方面院校要主动适应企业行业的需求,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应用技术研发,培养产业链上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帮助企业及时补充和解决用工的后顾之忧,达到双赢的效果。二要建立联盟机制。通过制定校企联盟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从自发走向正轨,共同开展产学研培,为产教融合双方搭建信息沟通、技术支持的平台,紧密校企关系,实现人才、项目、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共享。三要建立基金机制。通过制定产教融合基金机制,推动产教融合向高层次创新深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产教融合相关课题和技术研发,一方面可以减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增强企业参与创新的动机,另一方面也能缓解产教融合中资金的缺乏。
3.4 通过价值链构建多渠道的经费投入机制
经费投入是产教深度融合保持持续稳定能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要求更高,相应增加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尽管我国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但与职业教育对资金的需求相比,职业教育的投入仍严重不足,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阻力。单一的政府投入模式已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多渠道的经费投入才能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瓶颈。一是政府要继续加大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经费投入的责任和比例;二是要激发企业行业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制定有助于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三是建立促进产教融合的国家专项基金和民间教育基金,吸纳各种社会资金发展职业教育。只有建立由政府主导、多渠道的经费投入机制,才能强化产教深度融合向高层次发展。通过价值链这一纽带促成职业教育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保障职业教育能够满足企业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 丹.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构建[L].教育与职业,2016年10月第20期:39-41
[2]严圣阳.基于价值链的产教融合路径选择[L].商贸人才,2016年11月.
[3]潘陆益.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构建研究[L].中国农业教育,2015年3月:55-58.
作者介绍:徐晓阳(1967-),男,湖南攸县,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区域与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