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感受身边的法律》第三课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王洪霞
[导读] 依据《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王洪霞
        山东省平原县龙门街道办事处东关小学   
一、设计依据
        依据《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 ,引导和带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大胆思变,让晦涩难懂的法治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法治素养。
一、教材分析
        这是部编教材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感受身边的法律》,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法律是什么、法律与生活、法律作用大。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三部分“法律作用大”,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法律的三个作用 —— 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判断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作用;法律维护我们权利的保障作用。这个话题一共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将法律进行了形象的比喻,即法律是指南针、尺子和武器,从而从三个侧面认识法律的作用。第二个层次指向的是法律的精神,即通过介绍法律援助这一法律保障制度,理解法律规定不是一纸空文,而是有相应的制度配合,真正做到依法维权,有法维权和维权有路。作为本册教材开篇之课,努力利用好一切教学资源,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形象感知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二、学情分析
        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在前五年的学习中,他们接触更多的是以道德、纪律和规则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意识教育,他们对法律的了解还非常少,很多学生认为法律是大人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或者认为只有杀人放火才是犯法,其他轻微的违法行为,那就不算犯法。所以总的来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法律常识匮乏,法治意识淡薄,对法律缺少亲近感。另一方面,通过之前的学习与建构,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根据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与同伴合作的能力,能够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在语言表达上,能够围绕一个观点来充分论述,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和自己的感受,进行语言组织,这些都为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导学法的实施建立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法律的作用,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结合案例,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保障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行事、依法维权。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保障作用。
难点: ?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六、教学方法
        针对法律指引、评价、保障的作用 ,在教学上,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案例, 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导学法,把法律生活化、具体化,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在它的指引和保护下,生活更幸福、公正、和谐。
七、教学准备  视频、多媒体课件、案例搜集
八、教学过程


问题方式容易激,让学生谈谈自己这

九、板书设计         
                                        指南针  能做  不能做
         法律作用大      尺子    违法  不违法
                                        武器    维权   依法
十、教学反思
        本堂课采用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与法治世界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紧密结合,注重内容的鲜活,引导学生进行认识、评析,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创新形式,引导学生分辨行为的对错,认识到应该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切实提高了法治教育的质量与实效。另外,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案例进行典型化处理,层次化构建和多元化的剖析。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