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喀什地区传统文化特色发展与保护 ——以维吾尔族花帽、花毡为例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马文慧
[导读] 民间工艺作为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
        马文慧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摘要:民间工艺作为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在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播与自我表达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各民族的手工艺文化受到了全球化、机械化、经济等不同因素的冲击。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族花帽的分类以及喀什地区的制毡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论述,对维吾尔族花帽、花毡的经济与文化价值进行分析,找出喀什地区花帽、花毡工艺品技艺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唤起人们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传承与开发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喀什地区;花帽;花毡;民间工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绪论
        喀什,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古称“喀什噶尔”,寓意为“玉石之城”。自汉唐以来,喀什便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之所。因此,喀什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最美画卷。                                                                                       
        新中国成立以来,喀什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这为当地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奠定了物质基础。自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喀什依托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民族融合、经贸往来优势,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迎来了“喀什噶尔”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喀什进行考察之时充分肯定了喀什近几年的发展、改革、稳定工作,也为喀什今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文化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是民族之魂。唯有增强“文化自信”,才能自立自强、发展特色。笔者作为喀什市的一位居民,深刻感受到了喀什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在对相关市民和手工业者进行采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喀什地区特有的文化。若将大美新疆喻为一顶王冠,那么喀什无疑是这顶王冠之上的一颗明珠。                                                           
        笔者以喀什地区的传统花帽艺术与花毡工艺为例进行论述,以期唤起人们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保护与开发优秀传统文化。在此感谢在调研过程中对笔者给予过帮助的老师、同学与手工业者对笔者的帮助与指导。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传统花帽艺术
(一)维吾尔族传统花帽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维吾尔族花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承载着维吾尔族人民的喜怒哀乐,折射着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我们可以依据花帽的颜色、纹样的装饰、整体布局的发展变化,来判定特定时期内维吾尔族的文化特征。如,我们可以根据巴旦姆花帽上巴旦姆纹样的由来,推测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现今,维吾尔族花帽既是精美的工艺品,又是日常生活的装饰品、馈赠亲友的贵重礼品,既柔软可折叠,戴起来又十分平整。


        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西域图志》卷四十二就有关于维吾尔族花帽的记载:“‘特勒伯克’,即暖帽也,顶高五寸,以毡为之,边宽,前后独锐,各五寸,饰以海龙水獭,贵者用貂。帽顶红色,织花绣纹,均不缀缨。妇人帽顶尖圆,中腰稍细,形若葫芦之半。‘喀勒帕克’,即秋帽也,制同特勒帕克,以小呢、猩猩毡、倭缎为之。又有小帽,无边,顶微锐,质以布,或用毡。凡冠暖帽、秋帽,则以此为裹焉。又或以布帛缠头,名‘荫帕特’,其末半垂于后。”
(二)维吾尔族花帽的分类
        维吾尔族男女老少都爱戴花帽,新生儿要添置一顶花帽,走出摇篮时要换一顶花帽,割礼要庄重的置一顶新花帽,结婚要有花帽陪嫁,逢年过节必须置换一顶新的花帽。维吾尔族人民在一生中会换许多顶花帽,他们随着季节、心情、场合的变化一直在更换着自己的花帽。维吾尔族花帽单纯按品种大概有 50 余种,如翟尔(绣金)花帽、赛兰 (阿訇)花帽、曼甫花帽、阿勒屯卡达克(金片)花帽、巴旦姆花帽、双巴旦姆花帽、格兰木(地毯)花帽、玛尔江(珠绣)花帽、帕合塔(棉花)花帽、曲曼(花丛)花帽、夏巴克(瓜皮)花帽、网帽、伊力买(绣织)花帽、曼切斯特(伊犁)花帽、白西塔拉(五瓣)花帽、托尔(勾织)花帽等等。这些花帽都各具千秋,有些虽然形状相同,但在图案与颜色上有区别。喀什地区的制帽业十分发达。早在 1956 年,喀什市就成立了花帽厂,年产万余顶花帽,其花帽品种有 12 个,花色 300 余种。据统计 1990年喀什市区内就有个体制帽铺 85 家,但因花帽制作工艺不是很复杂,一般家庭都能自制花帽,所以花帽制作遍布全市的各个角落。
二、民间手工艺品喀什地区花毡
(一)制毡技艺在喀什地区的发展状况
        1980 年,由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队发现的、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著名的“楼兰美女”头上就戴着边缘装饰着毛线、插着羽毛的毡帽。从这点便可以推断出制毡技艺在新疆地区已经有了四千多年的历史。 建国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纽带之一,是维吾尔族手工技艺的汇聚之地,传统手工艺曾是喀什人民主要的生计方式,也是主要的家庭副业。现在,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喀什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也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喀什传统手工技艺面临衰退,甚至失传的情况。喀什的制毡技艺也不例外。
        虽然喀什地区的制毡技艺也受到了技术、经济效益、工业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影响,但今天的喀什地区依然有很多家庭,以制毡为主要生计方式,也有很多家庭把花毡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品使用。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喀什地区中莎车县的制毡艺人较多,制毡技艺在莎车县内保存的比较完善,其他县城的著名制毡艺人的祖先也几乎都是从莎车县搬迁而来的。当今在喀什地区莎车县的花毡艺人制作的毡子也依然名列前茅。这与莎车的历史有很大的联系。
        公元 16 一 17 世纪,新疆出现了一个维吾尔族的地方政权——叶尔羌汗国。在这一时期,维吾尔族已在政治、宗教、文字等方面实现了统一。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环境相对安定,与中亚、伊朗、印度等地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因此,产生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维吾尔族文化。这时期的文化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 以“察合台文学”为标志的维吾尔族古典文学的创作和成就,成为这一时期文化活动的主导。第二、民族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从文学、历史到音乐、舞蹈、建筑、工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第三、这样的历史背景使莎车县成为了维吾尔族文学,手工艺,艺术等各种文化因素的汇聚之地。当然,制毡技艺也不例外。 因此,喀什地区的制毡技艺基本聚集在莎车地区,但叶城县,英吉沙县的制毡技艺也很出色。
(二)喀什地区制毡技艺的现存问题
(1)工艺人综合水平有待提升
        喀什的制毡艺人应制作出适用范围更广,更具有艺术性的花毡工艺品。制毡技艺还处在古老的生产模式,未能与当今的工业发展相适应。除此之外,制毡艺人过多的追求经济利益,对花毡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认识不深,导致传承与保护意识淡薄的现状。
(2)未能扩大市场
        花毡成品的交易市场局限于制毡艺人居住地附近的小集市。因有羊膻味、尺寸太大、羊毛会粘在人衣服上等部分缺陷,导致花毡销售量低,未能扩大市场。
        结语
        花帽、花毡在喀什地区随处可见,在喀什地区以制毡、制帽为生的家庭也较多。本论文挖掘了喀什花帽、花毡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以及在经济与文化两个领域中的开发空间。
        笔者认为开发喀什花帽、花毡制品,保护文化与传承技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保留传统花帽、花毡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应制出具有现代化特色的花帽和花毡制品,从而使花帽、花毡特色走向国际化舞台,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保护与传承喀什地区的花帽、花毡工艺,不仅对于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更是新时代下凸显文化自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楼望皓.《新疆民俗》[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 年
[2]楼望皓.《中国新疆民俗》[M].新疆: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2003

[3]李安宁.《新疆民族民间美术》[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年 5月
[4]余太山、陈高华、谢方.《新疆各民族文化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6 年 9 月
[5]伊明江·阿不都热依木.《维吾尔族手工艺文化研究》[M].新疆: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7 年
[6]韩连赟.《图说新疆民间工艺》[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年 4月
[7]李杨.《维吾尔民族风情》[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6
年 5 月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编.《维吾尔族民俗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影出版社,2005 年 12 月
[9]《维吾尔族简史》编写组编《维吾尔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年
[10]铁木尔·达瓦买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卷》[Z].北京:
民族出版社出版,1999 年
[11]职慧勇.《中国民族文化百科》[Z]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1998 年 12 月
作者简介:马文慧(1998-)女  ,汉族,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本科在读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  学生 研究方向:维吾尔语言文学(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