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武术教育价值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刘雯
[导读]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刘雯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 330038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抱负,要树立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学习目标,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丰富的思政教育价值。对传统武术在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进行梳理研究,通过课程思政和武术精神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我国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思想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关键词:武术; 课程思政;武术教育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国高校的工作开展都要围绕着“立德树人”展开,教师也要以“教书育人”做为根本任务。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学生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利用好课堂这个主要渠道,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要发挥重要的思政教育的作用,更要贯穿于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等各个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教学。因此,在进行专业教育中不能只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要将“立德树人”融入进每一门课程中。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武术蕴藏着丰厚的精神文化以及丰富的思政资源,为了能够充分的发挥传统武术的思政教育的价值,更好的服务于学校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武术的教育价值。
1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特点
1.1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道德品质、价值观、政治理论以及精神追求等进行融合、渗透进每一门学科中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这就要求各个科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思政教育,要把政治思想工作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始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2课程思政的特点
        开展课程思政首先要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其本质上是教育,但并不是用一纸试卷或者测验就可以检验出是否有所成效,而是要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的慢慢培养、学习养成的一种道德品质。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下,就要求各个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三观以及促进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正确的发展。课程思政的提出也是为了其他课程能够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共同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2“课程思政”与武术教育思想的契合
        课程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有计划、有规定的对人进行的思想上的教育或身体方面的锻炼,“思政”在育人中有着更重要的育人作用和意义。[1]武术最早产生于人的生产生活劳动中,逐渐成为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身体练习。千百年来武术一直都有着强身健体,抵抗外敌的作用,培养着武者的侠义精神,舍生忘死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因此,中华传统武术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素材。
        其次,新时代的文化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传统武术作为一项击技项目,也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在进行武术项目的教学中,往往都穿插着思想政治的教育,俗话说“习武先习德”,武术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的体现方式。武术中所蕴含的育人品质以及的教学方式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改变常规的教学方式。
        传统武术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一般体育所共有的精神、体育道德教育。其包含的范围很广,对个人的思想道德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价值,促进个人的思想及身体各方面的健全发展。传统武术原有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武学精神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精神和信仰源泉。

与西方体育相比,西方的体育更强调比赛的成绩,追求获得胜利,相比之下,传统武术更注重个人的武德修养,追求团结和睦,公平正义,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追求自我的发展突破,讲究“天人合一”,恪守中道;将仁、义、礼、智、信、温、良、检、恭、让等作为评价个人武术修为的高低标准。这对促进习武个人的思想及健康有着极高的价值。[2]
3挖掘武术教学中德育内涵,完善武术教学评价体系
        在面对学生在体质和意志品质薄落的现状中,武术教育应当加强武术中“自强不息、勇敢拼搏、内外兼修”等品质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和为学生提供合理正确的发泄方式,减少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武德之教育是动与静的互动过程,“武”指的是身体上的“技击”主“动”,“德”指的是思想上的“修养”主“静”,武德的培养过程主要是通过身体的运动体验和思想上的不断追求来实现,是一种螺旋式的升华。[2] 动静之间既相互克制又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经典理论在武术教育中可以作为“修养”主“静”,武术对身体教育中不断通过“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的道德情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挖掘武术教学中的德育内涵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学生在思想上的进步。在武术教学评价体系中,往往都是以技术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忽视了武德教育意义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武德教育的地位,因此,在武术考核中及教学评价体系中要增加或者是构建武德教育评价体系,从武术道德、武术品德、武术美德等各方面进行多元评价,发挥武术教学的价值导向作用。对武术教育进行延伸,营造校园武术学习氛围,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4武术教学结合“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意义
        武术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是“立德树人”的时代践行,不同时代的人肩负着不同时代的历史使命,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教育方案,极大程度的提高育人质量。把武术作为德育教育和身体教育的系统工程,充分发挥出武术的德育作用,传承中华传统武术的同时促进德育与体育的双赢。武术具备着“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的中国特色,武术教学过程中的“体悟”是武术别其他体育项目特色的育人方式和方法,是一种对“身体认知”转化为“人生智慧”的独到育人经验和方法。
         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在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提升,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强、坚持不懈的武德精神,通过各种方式都能诠释出武术的精神,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不仅能够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名族团结意识更能提高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武术教育要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特色和育人方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武术教育中,充分发挥出武术在身体上的教育及思想上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内外兼修,知行合一”思想道德品质,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类进步服务,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而服务。
5结语
        课程思政要求各个学科要和思政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课程思政理念下武术教学的价值可以充分的到发挥,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同时也是对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弘扬,武德的育人价值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作者简介:刘雯(1997-),女,汉族,江西上饶,研究生在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刘辉,朱朔熠.传统武术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研究[J].武术研究,2020,5(11):87-88+95.
[2]杨雨龙,刘立清.“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武术育人的新思考[J].武术研究,2020,5(07):67-70.?
[3]郭利利.课程思政理念下武术教学的创新改革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1,{4}(04):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