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国学经典培养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刘敏
[导读] 要想实现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刘敏
        重庆市江津区先锋初级中学校
        摘要:要想实现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就离不开教师精心准备的有教学设计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今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人才的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方面。中学时期的学生正是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黄金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在不断提升,因此亟待学校教育将其引入正确的道德与法制思想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本文将主要围绕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充分渗透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以及实现其有效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的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学生;国学经典;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引言: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把握课堂节奏的主要方式是教学内容的向前推进,而这就导致了为了应试而产生的“填鸭式”、“灌溉式”教育严重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使得学生难以真正深入到道德与法治学习当中,更不用说实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时代的教育对互动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同时也要为社会培养更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当中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国学经典渗透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培养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课堂中渗透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瑰宝,通过对国学经典名句分析,形成文明和谐处世之道;通过国学经典故事的分享,学会诚信友善的待人之礼;通过国学经典名篇的诵读,构建爱国敬业的大局之观。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立足于国学经典,在提高课堂的效率与质量的基础上,对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又更进一步。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国学经典的融入与渗透是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掌握课堂节奏、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这是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国学经典内容一般是关于课堂教学主题内容的,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主题实现多种教学目标,比如通过国学经典名句交流帮助课程内容推向高潮,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于这一部分重难点的理解和把握,最终都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打好师生之间的感情基础,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教师难以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实现课堂教学的突破,正是因为没有与学生建立好良好的感情基础,如果急于在课堂上创新课堂形式,一味的将学生推向课堂教学的主角之上只会使得教学陷入到一种尴尬的境地,而采取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则是帮助打好感情基础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信任与他们沟通交流非常好的朋友或伙伴,而教师正是要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伙伴。

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国学经典给予教师更多的机会与学生面对面对话交流,通过对这些经典名句、名篇的分享能够引起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由此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并打好情感基础,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当中打开局面,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课堂形式,采取更好的教学策略。
二、培养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课堂中渗透国学经典的策略
        (一)教师与学生要重视角色上的转变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作为主讲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当中的主角,然而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围绕着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开展教学,因此教师与学生便需要实现角色上的转变。立足于国学经典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教师要将自己定义为学生的引路人,既要尊重学生在道德与法治中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也要及时的帮助学生解疑答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更是精华之所在,仅靠教师自己在课堂上讲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课前需要学生提前诵读,也正是古话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道理。提前熟知之后学生则需要在课堂上积极踊跃的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国学经典中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牢记于心。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互动课堂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提出好的教学问题不仅符合人类逻辑思维,同时也是有助于教学工作进一步展开的重要步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遇到的首个重要问题便是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科内容的特点使得学生很难在缺少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对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更难以实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国学经典中的名句、故事、名篇都值得细细品读和思考,其中的道德思想与人生哲理会让我们受用终生,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课堂引路人的作用,通过创设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思路,将基于国学经典内容中所提出的问题直指课堂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将问题情境同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会有割裂感。例如,对于《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解读就可以通过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与此,充分体会这一句中所蕴含的待人处事道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实际教学当中,除了上述所列举的几个国学经典渗透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到随机应变,总的要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核心素养为目标,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拓展空间打下坚实的道德与法治基础。
参考文献:
[1]赖雪红.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整合路径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21(07):69-70.
[2]李玉忠.谈道德与法治学科落实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1(18):31-32.
[3]周其卫.基于国学经典渗透的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J].中学课程资源,2020(10):61-62+58.
[4]马琳琳.引入国学经典  提升德育实效——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0(36):218.
[5]程劲梅.引入国学经典  提升德育实效——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为例[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12):134-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