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乐萌1 赵利2 伏焕昌3
1 广州理工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2 中国矿业大学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8
3 广州理工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创新、制度革新、实践鼎新,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一道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对于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历史性的深远影响。
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其内容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对“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针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基于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立体多元、协同育人的视角,围绕培养塑造大土木类学生质量责任担当、工艺标准规范、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和工作热情、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团队合作、不断改进的优良品行目标,寓德于教,深入挖掘分析并研究本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设计教学方案,力求更好地适应课程的专业教育功能需求,有利于全方位提升思政教学及育人的大格局。
关键词:课程思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1 引言: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尤其是处于品格、品行、世界观、方法论处于可塑期的高校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处于形成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是“拔节孕穗期”,因此,《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课程思政教育引入教育环节,使思政知识和专业知识同进课堂,同进头脑,同向行动,同步考核,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至关重要。
我们党十分重视教育活动,始终把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习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贯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其他各门课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2017年底,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要求,教育部颁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并且明确要求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精神[2-3],全面推进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宗旨,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大学学习阶段是青年学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以及品格、德行塑造的重要时期,然而在这一时期学生了解社会的途径主要依靠互联网、书本、报刊、杂志,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和家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社会的总体认识还比较有限,看待事物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对现实层面的分析与认知较为欠缺;所以,作为专业课教师要自觉践行四个意识,摒弃“我是专业课教师,只要讲好专业课就行,别的不用我管”的不正确想法,主动掌握三律(即教书育人规律、思政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并将其融通,即在讲授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品德操行的培养;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共同发力,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2 课程思政的含义
习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
经过政策文件学习,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笔者认为:新时代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科学创新为思维指引,以立体多维为教改架构,以显隐灌润结合为讲授方法的在教学相长中实现专业知识和守正品德铸魂的教学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及协同育才范式。
“不破不立”,“破”---课程思政建设要破一个时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隔绝的局面,“立”—就是旗帜鲜明的让立德树人在授课的全过程、全方位、全体人员中贯彻始终。
3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中,《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理论与实践、教材与现场结合紧密的重要专业课程,是塑造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核心课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标准不仅覆盖了土石方、混凝土、防水、楼地面、装饰装修等施工基本理论及工艺技术,还涉及到绿色生态的建造工艺及施工规范、涉及到以融合预制构件安装工艺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以及以BIM技术为应用平台的建筑信息化等施工技术的前端技术。通过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技术+管理+德高行正”综合职业能力素养,从这一培养目标视角课程思政完全必要且与课程思政可完全契合。
3.1 课程思政是推动青年学生素质提升的必要环节
“在教学中思政,在思政里教学”至关重要。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学生所学的内容将会成为工作中的必备技能,对未来国家的基础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建筑工作者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如爱岗敬业、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相关行业规范的规定等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对项目的顺利实施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3.2 将思政知识点融入专业课教育能够更好发挥其隐性教育功能
斯霍姆林斯基曾提出“隐式教育”观点即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化的教育。是指在协同目标主导下,通过间接隐藏在内部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提升的教育过程。相对于思政课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具备一定的隐形教育特征。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内容不是被动地要求学生理解和消化,而是被悄悄地浸润在专业知识中使学生主动吸收。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中有效挖掘融入思政隐形课程内容,可将工程伦理、大国工匠、可持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意识与批判精神、奋斗精神、梦想精神、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逐渐形成稳定和积极的思政思想格局,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5]。
3.3 “专业+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内容讲授更能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在“课程”上加上“思政”的两张皮,而是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的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及其实践,是要牢固树立专业技术传授和价值观传承同频共鸣的教育理念,始终把握学科专业及课程内容的特点,围绕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专业知识,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凝练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重点突出遵章守规、质量、安全、责任担当意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团结协作、服从安排的团队意识,有力促使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
4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4.1“专业技能讲授+红色基因传承”教学目标重构
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接班人的道德品行、学识技能关乎着国家的未来,为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促进学生协调、全面发展,引领学生成才。在大学阶段,以前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是思政课程、辅导员老师负责学生的德育提升,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在大一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门思政课程,而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只是起着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作用,对学生思政品德的培养重视不足,这就造成了技能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德育提升被分裂开来。事实上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来说,专业课程学生花费的时间最长,学生兴趣最浓,对学生影响最大,专业教学课堂才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6-8]。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作为大土木类专业技术重要课程,课时多,接受者众。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应综合考虑知识技能的传授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结合原则,充分利用专业基础课程教育这一主阵地,更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要以培养新时期接班人为目标,要注重学生德育与技能知识的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全面发展[9]。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与知识技能传授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每个专题模块都对应其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强调责任与担当,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具备“大国工匠”的能力与潜质,进而推进德育提升和专业知识传授相统一,真正实现课程思政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为工程建设领域培育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不怕吃苦、勤奋担当,且具有革新精神的人才。
4.2课程知识融合思政元素,完成整体教学设计
大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绝不只是把思想政治理论简单的转移到教室,要加强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职责与思政培训工作,在紧密结合课程知识点和思政因素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专业知识和课程的思考和政治因素更好的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之中,真正增强专业教学的育人功效。以显隐结合的形式通过专业课程的授课向学生宣达正确的价值观,既学习知识,又提升品行,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将思政教育引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实现借助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当中的大国工匠精神、团结奋斗精神、环境保护思想、质量与安全底线责任精神等,引领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并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教学课堂。
4.2.1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好课程思政,首先要深入挖掘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有关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利用报纸、互联网、电视、学习强国等数字媒体及相关的应用程序,共产党员、高校思政网、理论热点面对面官微等微信公众号,来学习课程思政基本理论,深入了解国家对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指导意见和建设纲要。通过工程管理前沿、工程施工技术圈、工程智库、建设监理、筑龙BIM、建筑名苑、建筑时报、建筑工程鲁班联盟、《工程管理学报》等期刊杂志或微信公众号,来了解最新技术与科技发展,为专业素养、民族自豪和担当责任意识养成积累素材。
第二,通过“超级工程、探索发现、中国建设者”等专题栏目,挖掘工程建设中的成功元素和正面素材,为职业素养养成、大国工匠以及爱国情怀、大国担当等课程思政知识点,积累所必要的素材。
4.2.2思政元素融合知识点整体设计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思政元素进行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的深度融合,整理完成整个课程思政设计。课程中涉及到的遵守规范规程、服从安排、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和在实际操作中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需要通过挖掘项目、实施项目教学,将课程思政的“盐”溶解到完成项目任务的“水”中,让学生细细品尝,渐进吸收,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
5 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重要指征,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保障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果,必须构建和健全多维的课程评价体系,为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课程改革提供有价值得根据[12]。可从教师、学生、教学过程、社会等维度建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课程思政进行评价,再建构完善的反馈机制,从而使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改进。
6 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强则国家强。年轻一代有理想,有本事,有责任,国家有未来,民族有希望。”[13]
6.1课程思政作为现阶段大学立德树人目标的新理念、新形式、新实践,其提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体会课程思政所包含的巨大价值和作用,积极践行课程思政。
6.2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在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进行“专业技能讲授+红色基因传承”教学目标重构;坚持显隐灌润结合完善教学方法,充实教学设计,培养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一代青年。
6.3 研究、设计并提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知识点,包括: 质量责任意识;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 ; 严守标准规范的科学态度;环境节能环保绿色生态;降低劳动强度为民造福的家国情怀; 社会资源的节约集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16-18.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涂斌,刘在今,余丽,杨维汉.如何将思政元素植入应用型专业课程的路径研究——以《建筑施工》课程为例[J].砖瓦,2020,{4}(09):190-191.
[5]王李娜,陈雄.“施工组织设计”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房地产世界,2021,{4}(01):94-96.
[6]杜时忠,曹树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的教育学探索[J].教育研究,2015,36(9):34-39.
[7]杨佑发,黄音,谭曦,等.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1):74-76.
[8]CHUNGCC,DZAN W Y,SHIH R C,Study on BOPPPS application for creativity learning effectivenes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5,31(2):648-660.
[9]光明网.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EB/OL].2019-11-27.
[10]人民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EB/OL].2014-07-11.http: / /theory.people.com.cn /n /2014 /0711 /c40531- 25267092.html.
[11]人民网.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 /OL].2018-05-02.http: / /cpc.people.com.cn /n1 /2018 /0503 /c64094 - 29961631.html
[12]王文静.关于高职工科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0(20):176-178.
[13]于贺,鲁丽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