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策略 赵秀玉

发表时间:2021/9/10   来源:《时代建筑》4月上   作者:赵秀玉
[导读] 随着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极大的带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创新。以及基于有效的策略应用和方法应用,也更是提升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润泽环境有限公司  220104198110****27  赵秀玉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极大的带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创新。以及基于有效的策略应用和方法应用,也更是提升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则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本文基于此,研究和分析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应策略。
关键词:EPC模式;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 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的优势
        (1)有利于实现工程建造组织化。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使用EPC模式,投资建设方只需要完成项目的预期目标、功能的策划以及交付标准,而设计、采购、建设、安装等工作全部由EPC工程总承包方来完成。总承包方根据工程建造的整体目标,从设计出发,全面兼顾生产和装配环节,对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合理配置,对工程的进度、安全、质量、造价负总责;在工程总承包方的协调下,各工程项目的参与方在各自管理系统中都是主体地位,都是根据项目整体目标的协调和管理来实现各自系统的管理目标,个体服从全体、阶段服从全程、子系统遵从大系统,进而让工程建设参与方积极融合总承包方的统筹管理,实现高度的工程建设组织化。
        (2)有利于实现工程建造系统化。EPC管理就是一个大系统,每个环节的管理都是这个大系统下的子系统,各子系统的管理小目标构成了整个EPC管理的大目标。传统的工程建造管理都是由设计方设计出设计方案,再由生产制造方根据设计方案制定出制造方案,然后工程装配方根据设计方案设计装配方案,EPC模式打破了设计、生产、装配三者难以协同的局面,通过全过程的技术优化,联结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以标准的设计方案为准则,实现标准化的产品、标准化思的制造工艺、标准化的装配工艺、标准化的配套工装系统、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实现设计、加工、装配的一体化。
        (3)有利于缩短工程建造工期。EPC模式,深度融合了设计、制造、装配以及采购环节,由以往的设计方案确定后才开始实行采购方案,开始设计制造方案、设计装配方案的工作顺序转变为叠加型作业。通过总体策划,可以在设计阶段就开始制定采购方案、制造方案以及装配方案等,使后续的工作提前制定,大幅缩短了建造工期。传统的现场施工分成为现场装配和工厂制造两个板块,是同一现场空间进行交叉性流水作业,通过EPC模式,转变为两个现场空间流水性装配作业和同步作业,节约了整体建造的时间。同时,精细的策划,工厂自动化作业以及现场装配的高效化,大大提高了生产。
        2 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对策建议
        (1)建立合理的行业管理机制。目前,我国EPC总承包管理方面还没有制定成熟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所以政府要加强宏观协调和引导,完善相关的政策。一方面要加快完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对招投标的管理制度,从而有效明确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权责,以此加强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以及风险管理力度。另一方面应健全工作协调机制,通过EPC工程建设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实现各部门协调解决影响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2)提高企业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水平。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发展应该是结合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率管理的企业形式,因此需要构建与其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和发展策略,以此适应建筑企业的目标。


所以,EPC模式会更注重建筑管理的本质和内涵,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机构层面,即工程总承包企业需要明确组织机构内部的职责、做好其基础资源整合的相關工作,并建立完善的企业总包组织机构,从而更好地围绕工程建造的整体目标进行相应资源建造;二是管理流程层面,企业需要对各职能机构的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总包项目层面的部门流程与业务流程、企业与总包项目之间的管理流程进行分类管理;三是利益分配层面,即对项目建造的参与方实施按资源配置与价值贡献值的设计利益分配机制。
        (3)加强装配式建筑系统化管控。加强装配式建筑系统化管控,首先需要EPC模式下的项目设计过程中,在考虑生产施工建设的基础上,实现EPC下设计工作的全面贯穿,即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充分发挥总承包商的作用并加强业主对项目关键点的审核以及严格把控。其次,应将装配式建筑的EPC模式有效运用于项目的生产以及施工阶段,并在结合业主明确要求的基础上对装配材料的采购、构件的生产以及相关设施的质量检测进行全面管控。最后,通过BIM技术和管理平台的应用来实现EPC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广与建筑实体创造,从而有效保障施工装配安全性,实现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精细化、可视化管理,有效推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
        3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策略
        (1)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设计人员应该按照图纸的内容去设计。由于各个地区的限高不同,所以在预制构件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限高,也应该将吊装作业的应用能力包含在内。按照事前控制的原则,根据施工要求对各种材料、钢筋和砂石原材料进行相应的检查,通过批次的方式对其进行抽样复试。构件制作完成以后,可以选择采用相应的养护措施,对构件实行质量检测。从外观质量、孔洞和埋件位置等方面出发,重点检查钢筋间距和保护的厚度,对于那些不达标的钢筋,不允许使用。
        (2)生产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
        构件在堆放和运输的过程中,都应该配备相应的方案,对运输的路线和时间等做出比较明确的规定,然后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一般构件堆放场所应该按照排水设施去实行相应的安装工作,确保地面平整且坚实,让构件和地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孔隙。在厂和施工场地进行构件堆放的时候,需要按照它的类型,确定最佳的堆放位置,对于竖放的构件可以通过力学计算的方式来确保最佳的支撑点。同时,还要做好转角板的安装工作,可以选择一些辅助工具,使其受力可以转移到辅助工具中,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转角板。在运输车上放置各个平板的时候,需要控制好其中的间隙,不能为了降低运输次数就放置过多的平板。
        (3)安装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同传统化的现场浇筑不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该将首要的任务放置在上部结构轴线的控制点上,尽量同基准点形成一个良好的闭合,便于进行相应的复核与校正。同时,还要注意定位测量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定位精确度、安装进度对于整个工程质量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时候就可以按照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对埋设的钢筋、预留孔洞等重点部位进行重新的测量与定位,真正的实现“搭积木”式的施工。
        结论:
        目前EPC模式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有效的完善,因此对装配式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逐步也更是提升了社会的经济效益。在具体应用过程当中,要重视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相关策略的应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施工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梁献超.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策略[J].建筑经济,2020,41(11):73-78.
[2]杨洁,丁梦杰.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研究[A]. 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0:2.
[3]闵锐.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4]范如君.IPD模式下BIM5D在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2018,25(11):69-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