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发 丛高群

发表时间:2021/9/15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6月   作者:丛高群
[导读]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实验小学  丛高群  264309

摘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发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并产生困惑、焦虑、渴望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思考、探究,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仅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深度学习,也引发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新冠肺炎疫情使全世界面临许多问题和考验,值得我们认识、思考、发现的东西太多,特别是在疫情的问题聚合中,师生从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出发去开展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契机。
关键词:校园;综合实践;项目化
        一、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现实诉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许多国家也将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目标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其中关注问题解决,就是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转化为研究的主题、课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基于调查、论证的问题解决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印发,也再次凸显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等重要价值和作用。
        二、综合实践活动在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中的“先天”优势
        (一)凸显真实问题的解决
        当下,学生通过夯实基础知识学习、加强拓展练习等方法,让学科教学中“良性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学生缺少机会也缺少方法。问题解决能力绝不仅是“解题”,更大程度是应对复杂的、突发的现实问题。从课程性质上讲,综合实践活动就直指真实问题,“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核心要义就是要让学生将学科知识、技能和现实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二)运用跨学科的知识、技能
        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现实中的真问题不会像学科中的那样“泾渭分明”,往往包裹着多个学科的知识、原理,单一的学科知识、技能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再强调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原因之一。面对真实问题,学生首先要基于语言文字以及与问题内容相关背景知识对问题进行认识、理解,然后运用查找资料、调查等方法以及多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接着运用跨学科的知识、技能从不同的视角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假设、策略、建议等,在问题解决的实践、检验过程中仍然要整合自己所学的各种学科的知识和资源。
        三、聚焦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策略
        (一)具化能力培养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维度包括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其中“问题解决、创意物化”都直接指向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之时,一部分教师因为受学科“三维目标”的影响,目标的设定中缺失或忽略“问题解决”,整个活动目标停留在信息收集、参观、体验、互动层面上;一部分教师虽然按照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维目标在进行预设,但是对于“问题解决”的目标设计笼统、表浅,缺乏挑战性、探究性、实践性,不能激励学生锁定问题开展研究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创建等,这样的目标设置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就会打折扣。因此“问题解决”目标的设置应该成为“核心”,一是要落到具体、可“研究”的驱动性问题上;二是要能够有科学、可行的方法开展研究;三是要能够有物化的问题解决成果。
        (二)类化“问题解决”的主题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跨学科的课程,需要关注多领域、多方向的问题解决,分类构架主题、课程的内容既是对课程性质的把握,又能凸显“问题解决”的目标。
        1. 以领域方向分类
        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目标是希望“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在进行主题、课题的开发和选择时,可以从自然、社会、生活三方面着手:自然方面,主要引导学生针对身边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能源利用、科技发展等问题开展研究;社会方面,主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现实问题,如社区治理、公共设施、社会保障、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学生自身生活方面,主要引导学生针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与烦恼开展研究,比如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正确使用、考试焦虑的应对、体质健康等问题。从以上三方面,开展头脑风暴,找到符合校情、生情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以活动方式分类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课程开发还可以从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四大活动方式入手,有所侧重地根据学生的学情和需求、校内外资源进行主题的确定和选择,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有四种方式的主题推荐,既是师生开展活动的基础,又为更多丰富活动、课程抛砖引玉。学校可以根据这一分类方式,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主题的自主开发。
        (三)情境项目化生成活动的“课题”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也就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事物所具备的条件,超过人们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而构成了问题的条件。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关注和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真问题,而要产生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离不开老师的聚焦和指导,特别是要创设“鲜活”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图表、现场模拟、头脑风暴等多种方式,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引发头脑中的“矛盾冲突”,并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动机,在“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循环中,产生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以增值评价探索为突破口推进学校改革[J]. 陈如平.  中小学管理. 2020(08)
[2]问题解决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方法[J]. 宋时春,田慧生.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