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9/15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6月   作者:杨玉玲
[导读] “美”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它让人们学会求“真”、求“实”、求“善”:“美”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世间繁华与凋零,照出了千姿百态。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  杨玉玲

摘要:“美”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它让人们学会求“真”、求“实”、求“善”:“美”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世间繁华与凋零,照出了千姿百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美育的渗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努力指导学生学会感受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哲理美。正所谓: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和提升感情、道德、智力为目的者也。下面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渗透进行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与教学内容;美育渗透
        一、对美育的认识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人们希望通过美育来促进学生其他一些方面的发展,如德、智、体。当前我们给“美育”下的定义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理解美、发现美、欣赏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教师试图以此作为基础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操,促使他们成为热爱劳动、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人。
        二、美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几种方式
        通过研究美学内涵我们知道,人们对美学的定义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标准,当前比较受认可的有以下几种说法:客观说、主观说、主客观关系说、超自然说和社会实践说。下面将以这五个方面为基础来阐述美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基于客观说的美育渗透
        该学说侧重于遵循事物和谐、比例、对称、多样统 等“美”的外观形式来研究“美”的自然属性。《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介绍园林知识的说明文。文中,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抓住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勾画出幅幅生动的画面。如亭台轩榭的布局特点在自然之趣;假山池沼的配合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和高低屈曲的自然感;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近景和远景具有层次的美。另外,作者还从极小的局部介绍了园林的图画美,从门和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等,表现了其图案美,从极少使用彩绘来表现园林的色彩美。自然美是生活美的一部分,而生活美又是“美”的主要形态之一。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对自然美的渗透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过多加入主观思想和“教育意识”。
        (二)基于主观说的美育渗透
        该学说侧重于从审美者的意识、心理、情感等方面来研究“美”。《背影》(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作者朱自清截取了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详写和细写,抒写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比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面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作者通过描述父亲衣着和体态的“不美”来烘托出爱儿之心、之情,以此来表达父亲的心灵美。心理和情感是主观意识美的重要表现,当然,它自身也有“不美”的一面,而且,既然是以主观意识和思想作为主导,那么人们对相同事物的看法自然也就会不同。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对美育的教育需要把握好“欣赏美”的尺度,对能够遵循客观规律的主观意识美要给予充分地发挥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对于那些带有明显“目的性”的教育,教师要尽量将其剔除。



        (三)基于主客观关系说的美育渗透
        该学说认为,“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二者的结合中。但在论说中有倾向于客观的,也有倾向于主观的。《醉翁亭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这篇出自欧阳修之手的文章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客观)。但深入分析写作背景后我们发现,欧阳修是在自己被贬后写此文章的,意在借助滁州一带朝暮与四季的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起游赏宴饮的情境来抒发自己的抑郁心情(主观)。在这里,主观说主要体现在:即使自己被贬,内心极其郁闷,但依然能够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并且还取得了某些政绩,这是心灵净化的表现。一个“乐”字贯穿全文,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四)基于超自然说的美育渗透
        该学说认为,“美”是上帝、神或某种超越主、客观的“第三力量”所创造的。关于这一点,我们目前还无法去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美”源自人们的内心,是心灵内容的一种表现。教师可以通过深挖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心灵之门,鼓励他们放飞自我,无论是任何形式与任何性质的“美”,都要积极勇敢地表达出来,这是求“真”的体现。
        (五)基于社会实践说的美育渗透
        该学说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是真与善的统一,是自由的形式。这里我们要着重注意“真与善的统”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坚持独立性观点的信念,只要“舆论声”盖过自己,或者当自己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他们便会马上放弃原有观点。社会实践说对“真”的定义并不只是事物属性和概念与定义方面的,也有来自自身的真实感受。当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坚持下去,而不是见风使舵,屈服于“权威”。
        三、结语:
        本文对美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论述观点略显独特,并不是完全基于教学本身,而是“美学”。站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只有我们弄清了“美”的实质,以及它存在的原因,才有可能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挖掘出“美”的真正内涵。“美育”不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是“美”,还要让他们懂得发现和探寻“美”,在求“真”的过程中表现真实的自我,同时也能够接受别人的美”,我想这才 是“美育”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 谭娟. 浅析中学语文中的美育渗透[J]. 下一代, 2019(10):1.
[2] 梁东莹. 浅谈中学语文中的美育渗透[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1):63.
[3] 马雪. 浅谈中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J]. 新纪实·学校体音美, 2019, 000(002):1-1.
[4] 朱娜.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J]. 安徽教育科研, 2019(8):84-85.
[5] 张明亮, 高瑞珍.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20(1):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