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养成

发表时间:2021/9/15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6月   作者:王奉勤
[导读]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相对较高的比重,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尤其在数学概念推导、数学结论总结以及数学问题解决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遵义市红花岗区第九小学  王奉勤  563000

摘要: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相对较高的比重,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尤其在数学概念推导、数学结论总结以及数学问题解决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要求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尚不够理想,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未随着年级的上升而提高,集中体现在计算兴趣不高、计算原理不明、计算思维不灵活等方面。那么,如何创新计算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成为一线教师需要深研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思维
        一、侧重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尚处在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的阶段,具有良好的数学兴趣对小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探知欲旺盛的心理特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教学,全面激发小学生对计算练习活动的兴趣,促使其在相对放松的环境下灵活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有效提高小学生综合计算能力。
        1. 通过口算训练活动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口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口算兴趣,教师应随时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开展富有情趣的口算活动,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例如,正式上课前,教师可预先抽取两分钟组织学生“按顺序依次报数”和“奇数或偶数间隔报数”,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并且鼓励学生认真思考:“每天是否有进步?每天超越班级其他同学了吗?”再如,开展“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时,利用小学生喜爱绘画、剪裁的生理天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卡纸上的13-8、17-9、16-7等算式裁剪成小长方形条,并利用彩笔进行口算涂色,通过自主、同桌以及小组合作互动进行口算涂色,较好地丰富了学生数学学习体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2. 通过笔算训练活动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笔算是小学生计算训练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在笔算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批改反思学习。在学生自批后,教师再次开展批改讲解,这时学生可以产生较强的亲切感,进而始终保持集中的注意力认真倾听批改讲解。学生自批与教师讲解融合,有效突破了传统固定式教学的局限性,突出强调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但有助于营造生动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还能综合提高学生的计算检查能力。
        二、加强计算原理教学引导
        小学数学新课改要求中,明确规定计算教学的侧重点应集中在学生对计算原理的理解方面,要求学生结合计算原理,灵活掌握计算法则,并通过计算法则得出正确结果。
        1. 加强计算法则理解教学,支撑计算准确无误。
        计算法则,是人们经过长久的生活总结、验证形成的,也是小学生应该深度理解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点关注学生对计算法则内涵的理解,要求学生明确计算方法、理解计算规则,进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例如,计算33-9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将3捆(每捆10根)余3根小棒,去除9根,因余的3根不够减,得拆开1捆后再减,还剩下2捆余4根,从而理解“个位不够向十位借1当10的计算原理”;教师还可以借助计算器向学生演示个位不够向十位借1当10的计算方法,以此促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竖式计算法则中个位3-9不够减的解决方法。学生理解内化了计算法则,通过举一反三开展计算应用,可支撑计算准确无误。
        2. 加强计算原则把握教学,确保计算规范高效。
        计算法则是一成不变固化了的计算原理,而要达到灵活高效地应用,还需要引导学生把握计算的原则,通过结合加、减、乘、除计算实际要求,按照相应的原则灵活开展计算应用,才能确保计算规范而高效。例如,开展“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时,针对于24×13的计算,通过向学生展示直观图的方式直接反映出其计算过程属于求13个24连加的和的数值,直接计算必然较为繁琐,可引导学生按照乘法分配结合原则进行计算:3×24+10×24,即3个24为多少?10个24为多少?并将两项计算结果的积相加。掌握了拆分和结合的原则,同时要让学生务必掌握3×24的计算顺序的原则,要先算3×4,满10进1,再算3×2后加上进的1,同样要掌握加法个位、十分对齐相加原则。学生深度把握了拆分和结合及计算顺序等计算原则后,将为计算活动的规范高效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学生计算思维训练
        1. 发掘教材的实质性内容,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知识内容普遍较为简单,多以培养数学计算兴趣和思维灵活性为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营造激趣氛围,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转化。例如,教师围绕着“0的加减法”进行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的示范例图,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数学语言讲解图中的具体含义,同时提问学生:“可以针对示范例图编制出怎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很可能仅会列出计算公式、回答计算结果,但对问题的编制却较为迷茫,这时教师应耐心指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提问方式,带领学生从多种角度着手分析提问思路,在保留问题答案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合理编制具体问题,为学生后续应用题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 设计游戏教学环节,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计算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思维意识时,可以适当引进趣味性游戏环节充分满足小学生喜爱游戏的心理需求。例如,教师在讲解“100以内加减法”时,可以创设传接数的游戏教学情境,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将学生合理划分为不同小组,由教师低声告诉第1位学生一个数字,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加或减5,并将计算结果传至第2位同学,依此类推直至最后一名学生计算完毕,由规定时间内传数最快和准确率最高的小组取得优胜。通过调动学生脑、口等多种感官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口算活动,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全面开发了学生思维转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小组合作意识。
        总之,计算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侧重点,良好的计算能力对孩子们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发展将起到强力的支撑。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计划和训练环节,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计算的思维意识,确保学生的计算量具有一定的密度,并积极创新与优化计算教学形式,通过长期坚持有效锻炼学生综合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20(11).
[2]顾宣松.试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9).
[3]李爱芬.有效课堂重在兴趣———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09).
[4]杨三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